乾隆都点赞!三凤桥大厨教你做正宗无锡小笼包
乾隆都点赞!三凤桥大厨教你做正宗无锡小笼包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途经无锡,必定要品尝当地的小笼包。据《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无锡的“猪肉馅包子”赞不绝口,甚至多次“钦点”要求再次供应。这种受到皇家认可的小笼包,正是如今名扬四海的无锡小笼包。
在无锡,提到小笼包,就不得不提三凤桥。这家创始于1927年的百年老店,不仅是无锡小笼包的代表,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三凤桥的酱排骨闻名遐迩,其小笼包同样不容小觑。今天,我们就请三凤桥的大厨来传授正宗的无锡小笼包制作方法。
皮冻制作:小笼包的灵魂
皮冻是小笼包汤汁的主要来源,其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口感。选用新鲜的猪皮,去除多余的肥肉和杂质,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将猪皮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及葱、姜和花雕酒,用小火慢慢熬煮3-4小时。熬好的皮冻需要过滤掉杂质,然后放入冰箱冷冻成胶状。第二天,将冻好的皮冻切成小丁,与馅料混合均匀。
面皮擀制:薄如蝉翼的工艺
小笼包的面皮要求薄而有韧性,这需要高超的擀面技艺。选用优质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揉成光滑的面团。面团需要经过反复的揉搓和摔打,使其更有筋性。然后将面团分成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面皮的厚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包裹住馅料,又要保持透明度,让里面的汤汁若隐若现。
馅料调制:鲜美多汁的关键
选用上好的夹心腿肉,肥瘦比例约为3:7,这样的馅料口感最佳。将肉馅放入大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料酒、胡椒粉等调味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切好的皮冻丁,继续搅拌,使馅料和皮冻充分融合。最后加入少量的香油,提升馅料的香气。
包制手法:巧手捏出十八褶
将馅料放在面皮中央,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面皮边缘,按照顺时针方向,捏出均匀的褶皱。一般要求每个小笼包捏出18-24个褶,这样不仅美观,还能确保封口的严密性。包好的小笼包应该呈现出“菊花心”的形状,底部平整,顶部略尖。
蒸制技巧:火候掌控是关键
将包好的小笼包放入蒸笼中,注意每个小笼包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粘连。蒸笼底部可以铺上一层荷叶或者松针,这样既能防止粘底,又能增添香气。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制5分钟即可。时间过长会导致皮破汤流,影响口感。
品尝方法:先开窗,后喝汤
小笼包出笼后,要趁热食用。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笼包,蘸上一点醋和姜丝,然后在顶部咬开一个小口,先吸一口鲜美的汤汁,再慢慢品尝皮薄馅大的美味。正如老一辈无锡人所说:“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三凤桥的小笼包之所以能够传承近百年,靠的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从皮冻的熬制到面皮的擀制,从馅料的调制到蒸制的火候,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如今,三凤桥不仅是一家百年老店,更成为了无锡美食文化的象征。当你品尝着热气腾腾的小笼包时,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味,还有那份跨越百年的匠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