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高考作文素材必读!
朱自清经典散文《荷塘月色》:高考作文素材必读!
1927年7月,朱自清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写下了这篇流传至今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仅1300字的短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也被选入多版语文教材,成为高中生必读的篇目之一。
月下荷塘: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荷塘月色》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朱自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段描写中,朱自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美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塘的美丽景象。同时,他通过“曲曲折折”、“田田”等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荷塘之中。
情感抒发: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荷塘月色》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抒情散文。朱自清通过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文章的开篇之语,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朱自清在文中通过“颇不宁静”的心情,展现了自己在白色恐怖下的苦闷和彷徨。他通过“荷塘月色”这一意象,构建了一个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桃花源”,寄托了自己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语言艺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
《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朱自清运用了大量优美而凝练的语句,将现代白话文的表达推向了新的高度。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段描写中,朱自清运用了“泻”、“浮”等动词,以及“牛乳”、“轻纱”等意象,将月光下的荷塘描绘得如梦如幻。同时,他通过“静静地”、“薄薄的”等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月光洒落的声音。
高考作文中的应用价值
《荷塘月色》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首先,其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写作范例。其次,文章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最后,朱自清优美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绝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