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必做:系好安全带,戴好口罩!
春节回家必做:系好安全带,戴好口罩!
随着春节的临近,全国各地陆续迎来春运高峰。据交通运输部预测,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约72亿人次,占总量的八成。面对如此庞大的出行规模,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在此,我们特别提醒广大旅客:春节回家,安全第一,务必系好安全带,戴好口罩,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带就是生命带
据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以万计,而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显著降低伤亡率。在一次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系好安全带能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提高60%;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
安全带的作用就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时,预紧装置就会瞬间收束,绷紧松弛的安全带,将乘员牢牢地拴在座椅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一旦安全带的收束力度超过一定限度,限力装置就会适当放松安全带,保持胸部受力稳定。因此,安全带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吸收撞击能量,化解惯性力,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受伤的程度。
疫情防护不可松懈
当前,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专家建议从出行前准备、旅途中防护、旅途后卫生三个方面加强防范。
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用品。对于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还应在出入境时做好个人健康申报。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在旅途中,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要佩戴口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另外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的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如果接触了这些公共设备设施以后,要及时洗手。
其他安全出行提示
自驾出行: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实习期驾驶人要谨慎选择长途自驾出行。
高速公路行车:要时刻保持安全车距,遇拥堵、缓行路段不要随意穿插,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临近驶出高速公路出口要注意观察标志标牌,提前靠右侧行驶,切勿在出口处急刹、急停、变道、倒车。
城市道路行车:要注意观察路况,保持安全车速,切勿因流量减少而放松警惕、超速行驶,途经无信号灯路口或斑马线,要提前减速观察,确保安全通过。
农村道路行车: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切忌弯道超车。途经穿村过镇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按规定让行。清晨、傍晚时段视线差,驾车时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尽量靠中线行驶。
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尽量减少自驾出行,确需驾车出行的,要降低车速、控制距离,不急打方向、不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路面积雪或结冰,应尽量沿前车车辙轨迹行驶,切勿加速超车,需要停车时应提前采取措施。
乘坐客运车辆出行: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不要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超员客车,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乘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温馨提示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但安全永远是回家最近的路。无论您选择何种方式出行,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 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疲劳驾驶,不酒驾醉驾
- 自驾出行提前检查车况,合理规划路线,错峰出行
- 高速公路不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事故及时撤离并报警
- 城市道路注意观察路况,农村道路谨慎驾驶
- 恶劣天气减少自驾出行,新能源车主提前规划充电路线
- 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