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靖康之「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靖康之「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85254/%E9%9D%96%E5%BA%B7%E4%B9%8B%E6%81%A5%E6%98%9F%E5%B3%B6%E6%95%99%E5%AE%A4

北宋“靖康之变”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北宋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从岳飞的《满江红》到李清照的词作,无数文人墨客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反思这场变故。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场被称为“靖康之耻”的历史事件,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宋代及后世的文化和民族意识。

北宋“靖康之变”一事,古今文学作品皆有提及。古有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近代则有金庸名作《射雕英雄传》,其中第一回《风雪惊变》便讲述主角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丘处机微一沉吟,说道:‘郭大哥的孩子就叫郭靖,杨二哥的孩子叫作杨康,不论男女,都可用这两个名字。’郭啸天道:‘好,道长的意思是叫他们不忘靖康之耻、要记得二帝被虏之辱。’”到底何谓“靖康之变”?又何以称之为“耻”?下文将一探究竟。

“靖康之变”背景

“靖康之变”又名“靖康之难”、“靖康之耻”,是北宋晚期的一宗事变。北宋晚期,宋徽宗安于逸乐、疏于朝政,导致国力积弱。此时,东北由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迅速崛起,不断扩张势力。徽宗好大喜功,欲联合金国兴师伐辽,意图收复辽国土地。两国结盟,结果北宋因国力衰弱不敌辽国。与此同时,金国军力强大,攻下辽国燕云数州,北宋须奉上代役钱,才赎回土地。其中,《靖康稗史笺证》亦有记载此事:

“五年癸卯,金使李靖来索六州租税及岁币,仍使良嗣同往,许岁币四十万,燕京代税一百万緡。”

北宋的衰败,金国一一目睹,遂举兵南侵,肆意掠地,向首都开封步步进逼。徽宗眼见宋国大势已去,便封太子为帝,是为钦宗,自己则意欲南逃。钦宗即位后,开初仍能抵抗敌军,金兵只好班师而回。此时钦宗以为危机已除,便迎回徽宗,更改年号为“靖康”。不过金国后来再度挥兵南攻,钦宗不断弃战、求和,最终开封被攻陷,金人更于靖康二年废掉徽、钦二宗,北宋灭亡,而后人称此事为“靖康之变”。

何以为“耻”?

改朝换代于古代乃是平常事,北宋当时的积弱、衰败,最终导致灭亡的结局本是无可厚非,但为何这宗事故会升级成恥辱?当中为甚麼而恥?又被誰所辱呢?這要從金國攻入開封後說起。

北宋灭亡后,金国掠夺开封一切珍贵物品,更将宫中多人包括两帝押回金国首都,当中有人淪為奴婢,有人受尽金人凌辱,过的绝对是非人的生活。至于本为帝王的徽宗及钦宗情况更为慘淡,不但双双被金人賜予極為侮辱的封號——“昏德公”及“重昏侯”,更遭施行牵羊礼,《靖康稗史笺证》便有以下记载:

“黎明,虜兵數千洶洶入逼至廟,肉袒於廟門外。二帝、二后但去袍服,餘均袒裼,披羊裘及腰,縶氈條於手。二帝引入幔殿,行牵羊礼。”

所谓“牵羊礼”是金国的“献俘礼”,而当中献祭的“羊”是指二帝、家眷及其他俘虏。在献祭中,两帝及其后穿衣披羊裘,而其他人则不论男女上身袒露披羊裘,众人双手被绑,由金人牵着到金人的祖庙祭祀,此不但对曾身為帝王的俘虏极侮辱,更是对整个民族的嘲弄。宋官宇文虚中亦曾于《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三》提过两帝作羊进行献俘礼一事:

“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本为万年依蔭厚,那知一日遽盟寒。羊牵已作俘囚献,鱼漏终期网罟宽。幸有故人知底蘊,下臣获考敢谋安。”

宇文氏在诗中便道出二帝“羊牵已作俘囚献”的慘况,可見此事對當時文人可謂刻骨銘心,更觸動當代文人因國恨而創作不少經典。

文人的家国情思

面对“靖康之耻”、家国破碎之痛,宋代很多文人所流露的情感比宇文虚中更为强烈,原因无他,全因爱国的情怀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往的宋词多着重个人心灵,较少写家国之事。但“靖康之变”一事过后,文人对国家的使命感及责任感纷纷流露于作品中,以岳飞《满江红》为例:

“怒髮衝冠,凭闌处,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词中,岳飞表达出他报效国家的心志,“餐胡虏肉”、“饮匈奴血”更尽显对金人的痛恨,对“靖康之耻”的深仇大恨仍未忘却,那種切肤之痛充分表现出其民族之情。

再以李清照为例,她的作品充满对国家苦难、百姓飘零的伤感,其中她于《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便写出: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词中的“北人”是指当时北方飘零的人们,他们在“伤心枕上”未能入眠,原因在于一个“惯”字,不“惯”南方的环境,不“惯”南方的生活,更是不“惯”国家面目全非,词中道出了当时南渡之人的乡愁。面对苦难,爱国思潮涌现,文人担当着民族感情的承载者,历史事件的记录者,一字一句,时而激愤,时而悲凉,深深展露对国家的情怀。

了解历史事件并非只在於掌握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赏析文学作品甚至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不但可窥见当时人民或后人对历史事件有何观感,更可知悉事件对当时或后世有何影响。藉着蒐集这些碎片,我們便能逐一拼湊出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