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禅寺:鉴真东渡后的佛缘圣地
博鳌禅寺:鉴真东渡后的佛缘圣地
公元748年,唐朝高僧鉴真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因遭遇风浪漂流至海南岛。这位伟大的僧人不仅在振州(今三亚)重修大云寺,弘扬佛法,还传授了书法、雕刻、医学、建筑等知识,为海南佛教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千年之后,在海南琼海的博鳌水城,一座融合了皇家建筑与佛教建筑特色的禅寺——博鳌禅寺,成为了鉴真东渡精神的延续。这座禅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个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皇家气派与佛教精粹的完美融合
博鳌禅寺位于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与论坛会址隔水相望。禅寺按照正统禅宗寺院的规制建设,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佛教的庄严,又融入了皇家建筑的恢宏。
步入禅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77米的万佛塔,这是博鳌地区的最高建筑。塔内供奉着一尊高达16.8米的青铜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亚洲罕见的艺术珍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宏伟的气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众。
除了万佛塔,禅寺内的普济殿也是一大亮点。殿内供奉着十二生肖观音像,每尊都独具特色,展现了观音文化的多样性。这些观音像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向往。
观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博鳌禅寺的观音文化源远流长,寺内多处观音造像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禅寺观音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禅寺后园的鳌岭之下,矗立着一尊名为《观音独占鳌头》的汉白玉石雕。这尊雕像生动再现了观音降服巨鳌的传说,展现了其慈悲与智慧的形象。石雕高8.8米,重达108吨,由整块汉白玉精心雕琢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汉白玉观音石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禅寺内的月老殿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求姻缘。月老是传统文化中掌管婚姻之神,人们相信通过祈求月老,可以得到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在博鳌禅寺,许多情侣会在这里许下愿望,期待自身的感情可以长久稳定。
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博鳌禅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地,更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首次举办“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主题为“行愿大千,心手相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共同发声,强调各宗教应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祈愿行愿。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表示,宗教界在内心世界的构建、在民心相通、文化融合,把社会各方面、各个阶层、各个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家,在文化的基因链条下,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博鳌禅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在这里,古老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的国际会议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
从鉴真东渡到博鳌禅寺,从佛教文化的传播到国际交流的平台,这座禅寺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