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维生素K2可有效缓解老年人夜间下肢痛性痉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维生素K2可有效缓解老年人夜间下肢痛性痉挛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谭竞团队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维生素K2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症状。这一发现为困扰众多老年人的腿部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研究背景与设计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发病率高达38%-50%。这种突如其来的抽筋常常来得迅猛且难以缓解,足以将患者从睡梦中惊醒,部分患者在白天也会发作。痉挛时,受影响的肌肉会强烈收缩,变得僵硬,关节甚至会被迫处于不寻常的位置,足部和脚趾可能会出现趾屈的现象,痉挛后肌肉仍可能有数小时的酸痛感。
目前,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治疗方法多为缓解症状的非药物手段,如肌肉拉伸、调整生活习惯等。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镁剂)虽然有时被尝试使用,但疗效和安全性并不理想,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脂溶性的维生素K2,在早期研究中被发现对透析相关的肌肉痉挛有缓解作用,而且一些体外研究提供证据表明,维生素K2可以通过抑制钙通道的开放来减少肌肉的收缩频率。因此,此次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维生素K2对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治疗效果。
研究共招募来自中国社区的199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他们在筛查期间至少有两次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发作记录。参与者中54.3%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2.3岁,随机分为维生素K2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接受为期8周的每日180微克维生素K2或外观相同的安慰剂胶囊治疗,确保试验过程的双盲性。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在8周干预后,维生素K2组的夜间下肢痛性痉挛平均每周发作频率降低,从基线的2.60次降至0.96次;而安慰剂组从基线的2.71次上升至3.63次,组间差异显著(P < 0.001)。
维生素K2组在痉挛持续时间和疼痛强度方面也显示出显著且瞩目的临床改善效果,平均痉挛持续时间缩短0.90分钟,疼痛评分减少2.55分;安慰剂组的痉挛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则减少0.32分钟、1.24分。
安全性与适用人群
维生素K2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整个试验期间,研究团队未观察到维生素K2组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再加上较高的依从性,表明维生素K2有潜力成为老年人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一种实用管理手段。
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虽然维生素K2对老年人夜间下肢痛性痉挛有显著疗效,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维生素K2对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应避免额外补充维生素K2,以免影响药物效果。
有出血倾向的人群:维生素K2能增强凝血功能,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人群,如血友病患者,应谨慎补充。
患有肝胆疾病的人群:维生素K2主要在肝脏合成,患有肝胆疾病的人群可能影响维生素K2的代谢和排泄,应遵医嘱适量补充。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对维生素K2的需求量较高,但在补充维生素K2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摄入。
未来展望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应进一步展开临床试验来确认维生素K2对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疗效,以及维生素K2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K2的其他潜在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这一研究成果的发布,无疑为深受夜间下肢痛性痉挛困扰的老年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维生素K2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