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百问⑳:父母该如何分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家庭教育一百问⑳:父母该如何分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严女士的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面临着很多家庭教育的困扰。有些问题需要由孩子爸爸出面引导,事情会解决得更顺畅;但是孩子爸爸总是和严女士站在不同面,要么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不解决,要么就觉得这个事情没那么严重......
严女士总是感觉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孤立无援,没有帮手,内心很无力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
青春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化的阶段
孩子们开始探索自我
情绪波动大
对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重塑
作为父母,既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那么,在这个关键时期
爸爸妈妈该如何分工合作
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呢?
别担心,深姐姐邀请两位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汪 瞻
深圳市妇联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专家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
中华医学会委员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
深圳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
面对青春期的娃,父母应当考虑如何开展合作优于考虑如何彼此分工。
2004年凯伊教授团队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夫妻在交谈中更多使用”我们”会让彼此感觉自己处在更亲密的关系中;并且,在讨论某一话题时,使用“我们”词汇较多的夫妻表现得更快乐,也更有可能参与并保持积极的健康行为,例如开展优质的家庭讨论等。
与此相反的是,他人参照的代词(“你”)则会降低关系的满意度。心理学家西蒙斯教授的团队在2005年的实验证明,在夫妻针对一个特定问题讨论时,使用更多“你”的夫妻更容易认为他们的沟通是负面不愉快的。
其次,科学的指导更有利于夫妻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形成同盟。在女生初潮问题上,传统观点里,母亲似乎比父亲更适合向孩子科普这个问题。我的一位男性心理学家同事却主动担任起了这块教育职责。在他女儿初潮来临时,定了一个孩子爱吃的饭店的私密包间,和孩子妈妈共同在这个私密、轻松且愉悦的环境里恭喜孩子长大了。随后再和妈妈共同给孩子科普相关知识。
与其强调分工,家长在结成同盟后的主动学习加上科学有效指导或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不二法门。
父母携手同行,在青春期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共同绘制出属于孩子和父母共同的青春蓝图。
王秋英
深圳市妇联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专家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如果意见不一致,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有可能是妈妈本身有自己没有解决的人生议题,将自己焦虑等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也有可能爸爸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慢慢变成一个低功能的“爸爸”。
需要父母坐下来,平静地讨论这些差异,必要时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无论怎样,妈妈赋予爸爸的重要性,表达对丈夫的需要,可能推动爸爸成为高一点功能的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