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推荐:中医改善睡眠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推荐:中医改善睡眠法

引用
11
来源
1.
https://www.gzucm.edu.cn/info/2041/96501.htm
2.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414
3.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39015.html
4.
http://www.jm2rmyy.com/content/2024-09/12/content_2703373.htm
5.
https://sphm.gzucm.edu.cn/info/1135/3872.htm
6.
http://gjie.gzhyzhongyi.com/
7.
https://ny-fsa.com/health/%E5%A4%B1%E7%9C%A0-%E7%9D%A1%E7%9C%A0-%E8%8D%AF%E8%86%B3-%E5%81%A5%E5%BA%B7-%E4%B8%AD%E5%8C%BB-%E4%B8%AD%E8%8D%AF-%E9%A3%9F%E7%96%97/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453
9.
https://wsjk.tj.gov.cn/JKJY5233/JKDJT3184/202409/t20240912_6725984.html
10.
https://www.kantti.net/tw/article/531/improve-sleep-quality-with-tcm
11.
https://www.zsnews.cn/news/index/view/cateid/35/id/733255.html

01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解析:中医改善睡眠的权威方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杨志敏教授指出,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不寐”范畴,主要由营卫不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等因素引起。中医治疗失眠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改善睡眠质量。以下是一些经过临床验证的有效方法:

02

针灸疗法:调节阴阳平衡

针灸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质量。

  1. 毫针治疗:选取关元、中脘、百会、命门、大椎、照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泻阳滋阴,以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效果。

  2. 火针疗法:通过对280例顽固性失眠的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对比治疗,治疗组取穴:双侧厉兑、隐白、安眠、神门、内关、心俞和脾俞。治疗时将针尖针体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穴位,即出针不留针。厉兑、隐白穴点刺0.5 mm;安眠、内关穴直刺510 mm;神门、心俞、脾俞穴斜刺35 mm,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6周后发现火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表明火针可有效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入睡时间,对患者的药物依赖性也有一定的作用,为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3. 耳穴压豆:通过对全息耳穴进行局部刺激,从而诱导经络传达,实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与恢复气血脏腑功能的目的。研究证明,耳穴压豆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能缓解因失眠引起的情绪焦虑等症状。

03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推荐不同的中药调理方案:

  1. 实火型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心烦急躁、焦虑易怒、面红口苦、大便干等。轻症者可在白天进行20~30分钟的快步走或小跑,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症状较重者,可在睡前1小时饮用莲子肉10克、莲子心5克、炒酸枣仁10克、夏枯草10克(年轻女性可用黄芩叶10克代夏枯草)泡的茶水100毫升,可清肝火、安心神。

  2. 虚火型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口干心悸心烦、腰酸软、手足发热等。轻症可给予静心和放松缓解。选八段锦、站桩或慢走中的一种活动,每天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可使肌肉、心情放松,调补五脏、协调阴阳。睡前1小时饮用莲子肉10克、百合10克、炒酸枣仁10克、炒柏子仁10克泡的茶水100毫升,以滋心安神。

  3. 睡眠浅易醒:思虑过度、暗耗心血,久病或老年肾精不足,易致睡眠轻浅易惊醒。下午以后避免食用易引起兴奋的物质(如酒精、咖啡、浓茶等),夜间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温度适宜。睡前半小时,用夜交藤15克、红花3克、肉桂2克煮的热水泡脚15分钟。

  4. 多梦易醒:中医认为,晚上睡眠多梦易醒,早上黑眼圈、眼袋明显,这些都是心肾衰弱的表现。推荐一款代茶饮,取紫灵芝10克、炒酸枣仁10克、百合10克一起冲泡,睡前饮用100毫升即可,补肾益心的效果较好。建议每天睡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到明显改善。

  5. 醒后疲惫:中医认为,醒后疲劳是湿气重导致的,湿气重会造成身体淤堵,脾脏受损,多余的湿气聚集让人四肢沉重、疲劳、失眠,尤其是肥胖人群。食用健脾、祛湿食物能改善睡眠。可用荷叶10克,冬瓜皮、生薏苡仁各15克一起煲汤或煮粥,也可用陈皮5克、玫瑰花5克泡茶饮用,睡前1小时喝50毫升。

04

穴位按摩:简单易行的自我调理法

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与睡眠相关的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1. 印堂穴:位于脸部正面,两眉头连线中点。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并拢,从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状往上点按至前额,每次3~5分钟。晚上临睡前按摩效果更好。

  2.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可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每次操作5~10分钟。

  3. 命门穴:在人体后腰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站位,双脚与肩同宽,脊柱挺直,收下巴,双手握空拳,背手到后腰处,在命门穴的位置双手交替拍打,力度速度适中,拍打后,腰部发热,神清气爽。每组拍打81下,每次做3组,早中晚各做1次。

  4. 神阙穴:位于脐中央。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均可,双手叠加放在腹部,掌心向内,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画圈进行推揉,范围包含整个腹部,力度适中,速度不宜过快,推揉后腹部畅通,心情舒畅。每组推揉36下,每次做3组,早中晚各做一次。

  5. 阴包穴: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的凹陷处。轻敲阴包穴35遍,如有强烈痛点,可点揉12分钟。

  6.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趾、次趾甲缝向上移压,按压时有酸胀感。如果按上去感觉较痛,说明患者肝经气盛,容易生气,可按压与指揉结合,以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觉为度。

05

生活调摄:中医养生助眠法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

  1.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 饮食调理:晚餐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可适量饮用具有安神作用的食材,如小米粥、百合莲子汤等。

  3.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4. 环境调适: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和噪音干扰。

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副作用少、依赖性小以及治疗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也已得到广泛认可。如果您正在为失眠而烦恼,不妨尝试上述中医治疗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助眠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