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违规建房背后:权力监督失效?
村支书违规建房背后:权力监督失效?
近日,江苏兴化市安丰镇钟南村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该村支书徐昌建涉嫌违规审批宅基地,将宅基地转租用于建设仓库,引发村民强烈不满。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基层权力监督的漏洞,更折射出当前农村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据村民反映,徐昌建在未经村民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一块空地批给他人建设仓库。当村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此情况时,徐昌建竟然表示“没有必要”告知邻居,并拒绝提供相关审批材料。这种行为引发了村民的强烈抗议,他们质疑村支书是否有权随意处置宅基地,担心仓库建设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对村支书与承租人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表示怀疑。
这起事件并非个案。近期,中国多地相继发生基层官员遇害案件,从山西长治政协主席到山东临沂文联主席,再到湖南财政厅厅长,这些悲剧背后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基层官员身处行政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容易与群众产生冲突,而基层官员的权力又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以山西临汾襄汾县饭店坍塌事故为例,这起造成2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暴露出农村自建房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现行的《建筑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农村自建房的监管范围有限,导致大量农民建房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同时,自2004年国务院取消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审批后,缺乏合适的技术力量和专业队伍,进一步削弱了对农民住宅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完善基层权力监督机制。首先,应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让村民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确保村支书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所有涉及村民利益的决策都应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此外,还应加强法治教育,提升村干部的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白权力的边界,尊重和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农村建房审批,建议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例如,可以借鉴安徽省的做法,对限额以上的工程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对限额以下的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把基层治理做好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基层权力监督,完善农村建房审批制度,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