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大放水后的楼市股市:一场新旧周期的较量
货币大放水后的楼市股市:一场新旧周期的较量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推出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成功带动经济实现V形反弹。如今,面对新的经济挑战,2025年的货币政策再次转向适度宽松。这是否意味着楼市和股市将迎来新一轮的资产价格变化?让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入分析这场即将到来的经济变局。
从4万亿到新一轮刺激:政策背景与规模的演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为应对这一危机,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上述支出约需4万亿元。
这4万亿元的资金来源并不全是政府投入。据发改委介绍,一部分为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占比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另一部分为其他投资2.82万亿元,占比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
从资金运用来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投资计划。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将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四万亿投资是误解。这是一份以扩大内需为主、消费与投资拉动相结合的计划,同时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统一,以及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统一、发展与改革相促进。
2010年初,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这四万亿主要分布在:民生工程,就是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资,占比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占比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及重大水利工程,占比23%;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比14%;其他公共支出,占比3%。
尽管对于“四万亿计划”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中国政府果断出手,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带动中国经济实现了V形反弹,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和201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0.4%和24.5%,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增长42.2%和18.5%,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3.7%和32.1%;中央财政用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分别增长31.8%和19.9%。
楼市股市的反应机制:换手率与流通性的差异
要理解楼市和股市对货币宽松政策的反应,首先需要明白两者涨跌的底层逻辑——筹码的换手率和流通性。
假设给你1个亿现金,让你维持所在小区的房价一年不跌,你觉得能做到吗?这个小区总共有1000套房,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总市值差不多50个亿,平均每套房价500万。一开始,有10个卖家因为各种原因急着卖房,他们把价格降到了450万。这时候,为了不让房价下跌,你就得站出来,按照500万的价格把这10套房接盘下来。这一轮操作下来,你的1个亿现金就只剩下5000万了。但这还没完,没过多长时间,又有10个卖家也跟着降价抛售,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已经普遍降到了450万。没办法,你为了完成任务,又得硬着头皮按500万的价格接盘。这下可好,两轮过去,你的1亿现金就全部花光了,可房价呢,还是没稳住,依旧有下跌的趋势。
为什么有1亿现金,都稳不住区区1000套房的小区房价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底层逻辑,房价的涨跌和股市的起伏,都有着相似的逻辑,就是筹码的换手率和流通性。
我们再回到开头这个例子,在这个小区里,如果只是偶尔有几个卖家因为个人情况低价抛售,其实并不可怕,市场完全有能力消化。但如果出现大批量的卖家低价挂卖,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抛压过重。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去接盘,房价还是会因为大量卖家的抛售压力而下跌。这也反映出来了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信心崩塌。
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个很复杂的供需系统,当大量卖家集中涌现,背后可能是经济形势的下行压力导致部分业主资金链断裂,或是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前景的悲观预期促使其提前套现离场。而这个时候,市场上的购房者因为经济不稳定、工作不好找,或者觉得房价还会继续跌,都不敢买房,都在观望,所以成交量也不高。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二手房挂牌数量。当卖方的抛压远远大于买方的购买意愿时,就说明市场情绪已经从乐观变成悲观了,房价就很难有回升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外部资金介入,也只是螳臂当车,因为它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市场参与者的整体预期和行为模式,无法重塑供需平衡,房价下跌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股市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拿A股来说,之前在2700点低迷期的时候,市场上冷冷清清的,每天的成交量也就四五千亿。当时整个 A 股在低位的时候市值有 70 万亿,日换手率连 1% 都不到,很多股票都无人问津。而到了2024年9月底那段疯狂上涨的时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成交量大幅放大,大家都在疯狂地买卖股票,市值也涨到了 100 万亿,每天的成交量差不多有 2 万亿。
所以,当你明白了成交量和换手率这个底层逻辑,再去看房价和股市,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也能更好地判断未来的涨跌趋势,做好自己的财富规划。在股市里,市值和成交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日换手率高的时候,说明股票的流通性好,资金能够快速地进出市场,这就使得股价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这是因为在高换手率环境下,投资者的买卖决策更加频繁,市场信息能够更高效地融入股价之中,形成一种价格发现机制。当市场乐观情绪蔓延,资金大量涌入,成交量放大,推动股价上升,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在市场悲观时,资金撤离,成交量萎缩,股价随之下跌。这种流动性驱动的价格波动特性,使得股市在短期内能够呈现出较为剧烈的涨跌变化。
相比之下,房市则大不相同。就拿我们这个小区来说,房子的年换手率非常低,可能一年也就几套房子在交易。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想改变整个小区的房价走势,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置换筹码,也就是让更多的房子易主。所以,在房市中,只要有少量卖家集体低价抛售,就很可能导致当地的房价大幅缩水,因为市场的承接能力相对较弱。
股市和房市的市场特性差别这么大,这也决定了我们在资产配置上得有不同的策略。股市的特点是高波动、高流通性,而且周期相对较短。大家看看 A 股的历史就知道,大概3年左右就会有一次牛熊转换。比如说2015年的大牛市,股价疯狂上涨,随后又进入熊市;2019年市场又开始回暖;2020 - 2021年又是一波不错的行情;到了2024年,市场又有了新的变化。在股市里,由于流通性好,投资者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高抛低吸,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布局,等市场上涨的时候获利了结。
而房市呢,周期就长得多,换手率也低。回顾过去的十几年,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房价大幅下降;2009年国家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房价又开始上涨;紧接着2014年萎靡了一年,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政策又让房价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一路涨到了2021年,接着开始了本轮至今为止的房价回调。这一个个周期都持续了好几年,而且一旦房价进入下跌通道,想要回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这背后是房地产市场的固有属性所致。房屋作为一种大额、耐用且具有居住功能的资产,其交易决策过程复杂,涉及众多因素,如家庭状况、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流动等,使得调整周期相对较长。
当前楼市和股市的基本面分析
根据银河国际证券的最新预测,2025年香港楼市有望回暖。该行基于对减息的预期以及本港住宅和零售市场基本面的改善,将香港房地产业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随着楼市重现金正利差,加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强劲需求,预计本港住宅成交将显著提升,并预测2025年香港楼价将上升3%,而一手楼成交量更将增长6%。
该行的中国及香港研究主管郑怀武指出,在美联储减息的背景下,港元最优惠利率可能会在2025年年底前从目前的5.25%水平再下调25至50个基点。这一变化将导致香港的按揭利率下降,并带来三年来首次的“正利差”,这将吸引更多的实际用家和投资者进一步购买物业。
郑怀武预期,在2025至2026年期间,香港住宅租金将分别上升6%、4%及3%,主要受到内地专才及学生对租赁单位强劲需求的推动。根据他的分析,2024年10月份的楼价较2021年首季的高峯已经下跌27%,但预计2025年将重回升轨,按年上升3%。这主要是因为楼市政策的放宽、正利差显示购买楼宇的成本优于租房,以及来自内地的人才和学生的需求强劲。郑怀武估计,这些需求在未來5至10年內可能是2024年香港全年一手樓銷售量的5倍,因此預計2024年香港一手住宅銷售量將回升38%至15600夥,並在2025年進一步增長6%至16600夥。
在零售物业方面,银河国际证券预测2024年全年零售销售总额将下跌7%,这主要是受到港人外游及经济疲软的影响。然而,该行相信2025年将出现反转,因为深圳一签多行的政策预计将继续吸引旅客,而新開的啟德體育園將帶來30至40個大型活動,進一步吸引更多旅客。預計到2025年,訪港旅客將增長28%至5610萬人次,香港的零售銷售總額將在2025年錄得5%的增長。
不过,银河国际证券对本港写字楼市场的前景持谨慎态度,认为仍然面临挑战。自2022年以来,中国及外資的需求減少,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香港資本市場表現平平,這些因素都對寫字樓市場造成影響。此外,本港甲級寫字樓的供應增加也可能會拖累租金,預計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在2025及2026年將維持在13%至14%之間,整個寫字樓市場的租金在2025年至2026年間將每年下跌5%。
投资策略:把握市场特性,制定差异化策略
基于楼市和股市的不同特性,投资者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投资策略:
- 股市:把握周期性机会
- 关注政策导向,如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
- 在市场低迷时布局,等待周期性反弹
- 利用高流通性进行灵活操作
- 楼市:注重长期价值
- 关注人口流入、基础设施完善等基本面因素
- 选择具有稳定租金回报的区域
- 耐心等待市场调整周期
总结展望:货币宽松下的资产配置思路
2025年的货币宽松政策虽然规模和形式与2009年不同,但同样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来看:
- 短期内,流动性改善有望支撑股市,特别是受益于政策支持的行业
- 楼市在降息预期和内地需求推动下,有望实现稳健回升
- 长期来看,股市将呈现周期性波动,楼市则保持低频、稳健的走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建议采取分散投资策略:
- 在股市低迷时适度布局,把握周期性机会
- 对楼市保持耐心,关注具有人口流入和基础设施优势的区域
- 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合理配置资产比例
面对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市场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至关重要。在市场迷雾中,只有坚持理性投资,才能在经济周期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