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传世古建》带你探秘拙政园之美
央视《传世古建》带你探秘拙政园之美
近日,央视首档古建探访类季播文化节目《传世古建》走进了位于苏州的拙政园。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工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节目中,通过三维动画、虚拟技术等创新手段,不仅展现了拙政园的建筑之美,还通过一项名为“情绪地图”的科学实验,揭示了园林对人心灵的舒缓作用。这一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杰出代表的魅力所在。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9年),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园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寓意退隐田园、不问世事。此后数百年间,拙政园历经多次易主和兴废,逐渐形成今日东、中、西三部分的布局。
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000平方米,以水为中心,布局疏朗自然,充满野趣。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开阔疏朗,中部精致典雅,西部建筑精美。其设计巧妙运用框景、借景等手法,将山水、花木与建筑完美融合,展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园中的代表性景点各具特色。中部花园的核心建筑远香堂,四面环水,可俯瞰全园美景,被誉为“立体山水画卷”。雪香云蔚亭是全园制高点,登临此处可尽览园林风光。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卅六鸳鸯馆,装饰华丽,兼具南北建筑特色。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其布局精巧,景致幽深。东部明快开朗,中部以水为主,西部以台馆分峙、回廊起伏著称。其次,建筑精美,如“芙蓉榭”、“天泉亭”、“浮翠阁”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再次,植物繁多,四季皆宜游览。春天有杜鹃花、桃花、樱花等;夏天有荷花、睡莲等;秋天有菊花、丹桂等;冬天有梅花、松柏等。
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充满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宝库。园中的每一处景点、每一块石碑、每一幅字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园中的山石、水池、建筑、花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现代社会,拙政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处供人游览休憩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基地。园中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园艺讲座、古典音乐演奏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魅力。拙政园还注重与社区和学校的合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园林知识讲座、园艺体验课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拙政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拙政园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华,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它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人与自然。在拙政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静谧与美好,也可以领悟到那份深邃与博大。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追求。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保持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