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广州!在南沙!
未来的广州!在南沙!
南沙区作为广州的重要发展区域,其城市规划和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南沙区总体城市设计优化提升工作的详细规划。根据规划,南沙区将被打造成为具有“东方派、中国风、岭南韵、国际范”的未来之城。
总体规划框架
本轮城市设计优化提升工作采用“总体优化、片区引领、专项完善”的方式,构建“总体+‘1+1+3’”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体系。重点衔接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道路交通、视线廊道等内容,强化总体城市设计的顶层引领作用。规划基于城市设计实施评估、区域分析、政策解读、案例借鉴和公众参与等基础工作,提出规划愿景与设计策略,重点就空间形态、滨水岸线、出行体验、城乡风貌、特色空间、未来城市六个方面提出优化提升方案。
空间形态优化
落实“聚湾强心”的空间策略,强化与区域网络的衔接,突出中心节点和门户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把握开发建设时序,构建“一轴、两带、一城、三心”的空间结构,塑造“三江六岸以聚城,南北门户联区域”的山水格局和城镇体系。
滨水岸线打造
围绕明珠湾核心区三江六岸地区,塑造良好的滨水景观,严格控制滨水地区建筑高度,保证视线廊道通畅,体现中国气派。在滨水空间设置自行车道、景观散步道、亲水休闲道等多条活动路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亲水空间活力。打造集“观光步道、观光塔、观光平台、观光缆车”为一体的明珠观景环廊体验系统,为核心城市与自然景观创造多样化的观览机会。
景观大道与慢行路径
规划六类景观大道和四类慢行游径,串联起城市、江海、田园、湿地等多种类风光。选取非交通性交通干道构建贯穿城野的景观大道体系,管控交通功能设施、步行与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四类设计要素。结合万里碧道打造四类慢行游径系统:都市人文径连接核心区域的重要设施,营造特色的城市体验;通山达海径提供通山达海的特色体验及贯穿南沙的东西向联系;田园风光径串联名镇名村重要节点,提供田园体验空间;滨水画廊径打造贯通的滨水慢行及活动空间。
城乡风貌管控
依托南沙“百里珠江入海口、千年沧海成桑田”的地理环境基因,保护“河涌密布、水网交错、基塘纵横、山水相映”的滨海岭南水乡格局,维护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基底。基于功能定位,差异化划定六类城乡特色风貌分区,分别为:山水都市风貌区、都市门户风貌区、多元宜居风貌区、科创智造风貌区、自然农业风貌区和港城协同风貌区,并提出各类风貌区的整体风貌管控原则,明确街区规划、建筑风貌、色彩材质的管控要求,指导自然与建设空间风貌的优化提升。
未来城市示范区建设
从智慧城市、韧性环境、绿色基建、未来出行、未来生活及未来城市空间、未来农业六个方面构建南沙未来城市实施途径。规划构建了由总体到区域的城市设计传导与实施保障体系。结合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五个城市设计重点管控分区,分别以中心片区、庆盛片区、南部与海港片区和北部片区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的管控要素,指引规划建设。
同时,明确了六类42个行动计划,营建6大城市客厅、塑造19个城市地标、建设10处岭南特色示范区、打造190公里景观大道、构建30公里环湾绿链、打造4条慢行游径,旨在合理规划开发建设步骤和顺序,并将重点项目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步骤实施。
6大城市客厅
围绕南沙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核心城市客厅,汇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博览、商业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突出面向湾区的综合服务职能:
- 明珠湾城市客厅(三江六岸体现中国气派的大湾区城市客厅)
- 南部片区城市客厅(以大海为背景的湾区交往舞台)
结合重要交通枢纽打造次级交通门户客厅,拓展集旅游服务、康体娱乐、商业休闲等多种功能,成为湾区旅游重要的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消费中心:
- 庆盛枢纽城市客厅(科技智造展示交往客厅)
- 南沙湾海上城市客厅(国际海洋文化展示客厅)
- 蕉门城市客厅(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客厅)
- 南沙枢纽城市客厅(国际交往与对外展示客厅)
19个城市地标
- 单体建筑1个: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 文化建筑6个:南沙体育馆、南沙青少年宫、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南沙全民体育运动中心、南沙国际会议中心
- 建筑群4个:庆盛片区建筑群、蕉门片区建筑群、横沥岛建筑群、南部片区建筑群
- 枢纽站点2个:庆盛铁路枢纽、南沙铁路枢纽
- 地标桥梁5个:狮子洋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明珠湾大桥、深中通道
- 历史文化节点1个:天后宫
10处岭南特色示范区
- 2个特色文化主题公园: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黄山鲁天后宫生态文化公园
- 2处现代岭南骑楼集中展示街区:明珠湾骑楼街区、南沙南部骑楼街区
- 6处特色街区(水街)示范区:金洲涌滨水商业街、东涌岭南水街、蒲州广场—南横岭南体验街、灵山—横沥水乡公园、万顷沙水乡天地、湾区客厅文化水街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南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