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海关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上海海关牵头的科研项目《重要跨境入侵动物疫病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动物检疫风险研判和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化风险评估体系
在该项目中,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动物检疫团队开发了基于专家研判系统(EQS)的半定量风险分析平台,并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拉丁超立方抽样的定量风险分析软件。相较于传统的定性分析,新技术可更大程度剔除主观因素,进一步提升准入评估及解禁评估的作业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此外,项目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跨境入侵动物疫病检测新技术的研究,成功建立了口蹄疫、非洲猪瘟、禽流感等20余种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或确诊技术。这些技术标准已在国内各类兽医实验室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疫病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际应用:守护国门生物安全
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建立严格的动植物检疫准入制度,明确要求通过对拟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传入风险分析确定是否准予其进入我国境内。可以说,动植物检疫准入制度是维护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该项目的技术创新为这道防线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智能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快速检测技术,海关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拦截携带疫病的动植物产品,有效防止了动物疫病的跨境传播。这对于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海关: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近年来,上海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和成果应用,为海关监管提质增效开辟新路。2024年,该关组织牵头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课题4项,获海关总署科研项目立项23项,立项数同比增长188%。
同时,该关8项科技成果获全国海关科技成果评级,申请专利27项。该关研发的“小麦品质智能检测仪”为海关系统内首款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小麦品质检测设备,检测时间仅需15分钟,较传统同类设备缩短近四成,检测误差率小于0.5%。目前该设备已经在系统内多家单位试用推广。
上海海关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体现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也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不断优化科研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究与成果应用,在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中更好地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