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揭示中国式家庭中的父母偏心
《都挺好》揭示中国式家庭中的父母偏心
“你这个女儿,我白养了。”这是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母对苏明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苏明玉却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房子先紧着哥哥弟弟,哥哥出国缺钱就卖掉苏明玉的房子,学习比弟弟好却只能听从父母安排上不喜欢的学校……这些不公平的对待,让苏明玉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不被爱的。
苏明玉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式家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偏心。根据加州大学的研究,70%的父母承认会偏爱某一个孩子;而《时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更是直言:“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为什么父母会偏心?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仍在影响着一些家庭;父母可能更关注年龄较小或身体较弱的孩子,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照顾;甚至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
偏心带来的后果是深远的。被偏爱的孩子可能产生依赖性和自我中心倾向,而被忽视的孩子则可能出现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正如苏明玉一样,长期的不公平对待让她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甚至与家人发生“战争”。这种心理阴影可能延续到成年后,影响其社交能力,甚至导致事业成功却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的困境。
面对父母偏心,我们该怎么办?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你的错。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谁可以真正定义你,哪怕是我们的父母。”其次,设立边界很重要。如果父母不认可,那就停止用金钱和情绪价值去讨好他们。同时,适度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态度,但不要期待立即改变,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身的局限性。
如果可能,选择适度远离也是一种智慧。当一个人成年后,可以独立生活了,那的确没有必要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空间的距离能够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同时也减少了你与父母的直接冲突。
最后,学会精神独立。将更多的心力投入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去,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当你彻底精神独立,你就会由内而外感受到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富足,你就不会再把自我认同和你父母的评价绑定在一起了。
《都挺好》中有一句台词说:“我们等了一辈子,都在等父母一声抱歉;父母等了一辈子,都在等我们一声谢谢。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等到。”而其实,真的没必要。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太重,因为多子女的家庭中,你很难一碗水端平,而做子女的,也不必把父母的评判看得过重,因为所有的评判中,都包含着父母的主观需求。
不是吗?还是用《都挺好》的台词做总结吧。“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若是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很幸运,继续保持;若是不幸,也别埋怨,因为生活本就不易,谁也不是带着光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