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乡村振兴:特色生态产业带富乡邻
陕西乡村振兴:特色生态产业带富乡邻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安康市石泉县的富硒食品产业园和宝鸡市眉县的猕猴桃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农文旅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实现增收,不断擦亮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特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在安康市石泉县,富硒食品产业园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园区以富硒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2024年,园区实现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21.9%,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宝鸡市眉县则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产量50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猕猴桃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成为眉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农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陕西各地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咸阳市创新提出“三线三链”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即构建“文化线、生态线、产业线”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策划设计农耕体验、采摘游乐等主题项目,丰富农业知识和文化故事,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有效激活了乡村资源。
宝鸡市扶风县以“农旅融合、文旅互动”为理念,打造了“扶风七彩农业公园”项目。项目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三大功能板块,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开发农事体验项目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创新驱动,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延安市洛川县,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该县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洛川苹果”品牌等措施,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达53万亩,年产量90万吨,品牌价值达687.27亿元。
在汉中市西乡县,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该县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引进现代化加工设备、开发茶旅融合项目等措施,不断提升产业效益。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36万亩,年产茶叶1.7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
展望未来
陕西乡村振兴的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是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还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未来,陕西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