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一条贯穿千年的诗意之旅
浙东唐诗之路:一条贯穿千年的诗意之旅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贯穿萧山、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等地的文化路线,它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路径,更是一条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的诗意之路。据统计,有451位唐代诗人曾在这条路上留下足迹,占《全唐诗》收载诗人总数的五分之一,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学巨匠的佳作。
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12.5公里处,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这里曾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因而闻名传世。现在的兰亭是在明代旧址上清代重建,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由鹅池、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兰亭碑亭等古建筑和碑刻组成。
鉴湖
鉴湖,唐代诗人咏吟的著名景点,以其清澈的湖水和秀美的风光闻名。这里流传着众多唐代诗人的佳作,共计192首诗作,居唐诗之路景点之首,几乎囊括了唐代的诗坛名士。鉴湖不仅自然景色宜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鲁镇
鲁镇是鲁迅笔下虚构的一个小镇,其中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有家喻户晓的阿Q;田老板一个贪婪自私的地主;秀才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铁匠老爹一个勇敢正直的工匠。这些人物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形态和命运。
天姥山
天姥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名扬四海,天姥山可以说是浙东唐诗之路上必走的一环。诗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描绘,就可以看到天姥山的雄伟气势。漫步山间,仿佛能穿越时空,毕竟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这里才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山水奇境。
唐诗之路博物馆+鼓山书院
唐诗之路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新昌县,这里珍藏着丰富的唐代诗歌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展现浙东唐诗之路的辉煌历史与深远影响,让游客在品味唐诗韵味的同时,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与智慧。
鼓山书院,作为浙东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承载着千年的书香与智慧。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求学、研讨的圣地,如今依然保留着古朴典雅的书香氛围。书院内藏书丰富,环境清幽,是品味唐诗、感悟古代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
大佛寺
大佛寺是江南第一大佛所在地,有着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誉为“越国敦煌”。孟浩然曾经就为此留下过过“松柏禅庭古,世界楼台稀”的诗句。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精神家园,诗人们曾在此启程,吟咏着对信仰的希冀,寻找超脱尘俗的契机。
南山古村
南山古村中有一座名为“月映潭”的小湖,相传是唐代诗人陶渊明曾游览之地,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吟咏出“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佳句。村里还有一座“诗庄”,是唐诗研究爱好者的聚集地,定期举行诗会、吟诵活动。
和合人间文化园
和合人间文化园,位于天台,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因《长安三万里》而名声大噪,激发了人们对唐诗的热爱。园内环境优雅,是了解和体验天台合和文化的绝佳去处。
天台山大瀑布
天台山大瀑布总落差高达325米,最大宽度达90米,堪称“中华第一高瀑”。李白曾经为其诗云:“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以及宋代杨齐贤也曾写过“瀑布山,天台西南峰“的诗句。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国家4A级景区,以奇峰、怪石、飞瀑、碧水著称。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谷”,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行走于峡谷间,你将领略到江南的秀美与北方的壮丽。
国清寺
在唐代已经声名在外,引起了浙东之行诗人的频频关注,到天台的诗人几乎没有不到国清寺寻访的。“诗仙”李白曾游历天台,为国清寺留下“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唐代诗人刘昭禹在某个冬日的傍晚游历国清寺,写下“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
崇仁古镇
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北宋时,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
嵊州越剧小镇
绍兴的这处地标建筑——嵊州越剧小镇,在山水之间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在体验竹编、根雕、皮影等非遗项目中探寻“以千锤百炼成就一器”的匠人文化,在体验越剧教唱、欣赏越剧演出中探寻“唱尽人间百态”的越剧文化。在探寻非遗匠心、越剧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