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越城+8!
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越城+8!
近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发布了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越城区共有8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些项目涵盖了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绍兴丰富的文化遗产。
王阳明故事
王阳明故事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关于王阳明的传说、故事等类型的文学作品。其故事内容在王阳明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讲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并受到一批文人墨客的传诵,题材丰富,雅俗共赏。王阳明的青壮年时期和晚年均生活在绍兴,“筑室阳明”“云门静定”“浮峰探幽”“归葬洪溪”等王阳明故事至今在绍兴市、浙江省乃至海内外流传。王阳明故事作为口头传说的语言艺术,社会风俗、礼仪等都在其中得到展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社会、教育价值。
2024年12月,王阳明故事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烙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是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上烙制成的工艺画。烙画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要色调,线条粗细不一、简洁明快。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要求创作者了解宣纸、绢、布、亚麻等材料的特征,根据构图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把握烙具的角度和压力,使用落、起、止、走、住、叠、圆、回、藏的运烙技巧进行创作。烙画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以其天作之色、历史之久、表现之绝、效果之特,被誉为“中华一绝”。
榉木文玩盘
1989年烙画作品
2024年12月,烙画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烙画宣纸折扇
绍兴金石碑版雕刻技艺
金石碑版雕刻是指在碑、碣、摩崖石刻、墓志铭、砖瓦及印章、青铜器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传统技艺。绍兴自古以来文风鼎盛,摩崖碑版等金石资源丰富。金石碑版雕刻技艺程序为:①上稿(贴纸或直接在石上书丹);②镌刻(线刻、阴刻、阳刻、阴阳混刻);③铲底(尖底,圆底,平底,沙底);④上色(矿物颜料或贴金箔)。每道工序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金石碑刻作品具有雄浑有力、端庄典雅、立体感强、耐久性强等特点,以其独有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厚魅力,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学术、艺术价值。
孙中山题《巾帼英雄》砖雕照壁
王阳明纪念馆匾额、抱联
2024年12月,绍兴金石碑版雕刻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雕刻《震元堂店史》碑
会稽金石传拓技艺
中国传统传拓技术,主要选择碑版摩崖、砖文镜铭、钟鼎甲骨、陶木玉石等古器物,覆纸施墨,创作出逼真呈现器物文字或纹饰的“复印”作品。古物拓片相对于珍贵的古代文物而言,它更加便于运输携带,研究释读,交流收藏。绍兴区域历史遗存丰富,手工传拓技艺在绍兴地区的推广和运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本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传拓技艺,将古代艺术珍品的文字纹饰逼真地传拓在宣纸上,如此,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护珍贵历史文物原件的前提下,让更多现代人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绍兴博物馆拓制锦灰堆
受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邀请传拓
2024年12月,会稽金石传拓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省工艺美术精品展省级金奖作品
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千层底布鞋,因鞋底用多层棉布叠合纳制而成,故名千层底。千层底布鞋以棉、麻为原材料,浆糊为黏合剂,可归纳为“一高四多”。“一高”即工艺要求高,技艺核心千层底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从黏合剂到材料,工艺严格,技术独特,麻线纳制,一双布鞋两千一百多针。“四多”即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方法多、布鞋品种多。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往往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时间,经过九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尺寸准确、手法熟练、力度适宜、用心细致。
与越秀大学生合作开发设计新布鞋
技艺工序-叠底
2024年12月,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品展示
绍兴合香炮制技艺
绍兴合香炮制技艺始于宋朝,盛行于宋朝。绍兴著名诗人陆游在《幽居述事》中写道:“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道出了合香文化对当时绍兴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性。绍兴合香炮制技艺在材料的选用上,以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桂花、白芷、干松苓、苓香、降真香等天然香料为主,纯手工制作,通过采摘天然香料,炮制、研磨、过筛、和合加水、和香泥、醒泥等工序做出各种香品。传统合香炮制制品不仅可以佩戴、把玩、品闻等,还可作为手工艺品制作及收藏,具备药用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在第九届绍兴非遗集市上展示
绍兴合香炮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制作合香牌
2024年12月,绍兴合香炮制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合香产品系列照片
绍兴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也称草木染。绍兴传统植物染料染色艺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是通过运用纯天然助剂与物质,提取大自然中植物(比如马蓝、蓼蓝、栀子、姜黄、红花、茶叶、竹叶、苏木、茜草、紫檀等)的根、茎、叶、花、种子、木材中的植物色素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的技艺。一般含有植物采收、发酵、加生石灰、除渣、搅拌、入布、染色、再次染色、浸入盐水、漂洗、晾干等工序。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蓝色。
绍兴中专草木染文化展示
2024年12月,绍兴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明会典》记载民万历年间在绍兴设织染局
绍兴中专草木染文化展示
绍兴赵氏宋六陵祭典
绍兴赵氏宋六陵祭典,是一项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祭典活动起源于宋代,每年春秋两季的第二月,赵氏后裔都会派遣专人,依照古礼古制进行祭典,以表达对宋高宗等六帝的敬仰与怀念。嘉靖十五年(1536年),朝廷正式授权赵宋嫡嗣管理维护宋六陵,使得这一传统得以延续至今。绍兴赵氏宋六陵祭典的活动基本内容包括了陵墓的守护、祭典的筹备与执行等多个方面,由赵氏后裔为主导进行。祭典活动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也承载了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击鼓祭祀
祭典祭品
2024年12月,绍兴赵氏宋六陵祭典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