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克服对父母的恐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操控型父母的内心世界:如何克服对父母的恐惧?

引用
豆瓣
8
来源
1.
https://m.douban.com/note/859685238/
2.
https://news.cctv.com/2024/04/22/ARTIDaBHyimy91eLGWa1juLV240422.shtml
3.
http://www.cjsh.org.cn/cn/article/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411
4.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8832
5.
https://www.colossusjinxin.com/4404.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3043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7/18/2355900_1139595024.shtml
8.
https://magicfamily.com.tw/iosdfs/13439

“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失望?”“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的话语,你是否也曾在父母那里听过?如果你对父母感到恐惧,不是你的错,而是他们错了。

01

什么是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通常表现为过度控制、忽视孩子情感需求、要求完全服从等。他们可能有以下特征:

  •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基本的情感需求如无条件的爱、接纳、支持、赞扬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导致孩子长大后会有健康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 从不承认错误或道歉:自恋的父母想当然地认为是他们是完美的,从来没有错。如果出现问题,错的肯定是孩子。

  • 要求完全服从:自恋的父母有一种极端自私、刻板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支撑着他们膨胀的自我。他们的信念和态度往往是不合理和矛盾的。

  • 将自己需求放在首位:自恋的父母缺乏同理心,除了自己的需求之外,无法优先考虑其他人的需求。

  • 持续操纵孩子:通过内疚捆绑、煤气灯效应、指责、扮演受害者等策略来维持控制。

  • 对孩子独立性感到威胁:当孩子表现出独立性时,会遭到冷遇。

  • 言语虐待:在生气时说伤害性和贬损性的话。

  • 过分关注公众形象:非常重视外在形象和他人好评。

  • 对批评敏感:无法接受任何负面反馈。

  • 设置不切实际的期望:给孩子设定不可能达到的标准。

  • 过分挑剔:对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吹毛求疵。

这些行为不仅发生在童年,甚至会延续到成年,给子女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

02

操控型父母的影响

在操控型父母的阴影下成长,孩子可能会遭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 情绪调节困难: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 自我价值感低下:长期的否定和批评会摧毁自尊心,导致自我价值感缺失。

  • 人际关系障碍:在亲密关系中容易重复过去的模式,难以建立健康的关系。

  • 职业发展受阻:过度的控制和期望会影响职业选择和工作表现。

  • 成瘾或自我毁灭行为:一些人可能会通过物质滥用或自残来应对内心的痛苦。

  • 不懂得爱自己:最严重的后果是失去自我关爱的能力。

这些影响不会随着成年而自动消失,反而可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持续发酵。

03

如何走出操控的阴影?

面对操控型父母带来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疗愈自己:

1. 面对与谈论过去

  • 创造安全环境:找一个可以放心倾诉的环境,比如心理咨询室,或者找一个信任的朋友,不求解决问题,只求倾听。

  • 专业咨询: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引导来处理过去的创伤。

2. 情感上的独立

  • 设立界限:学会对父母说“不”,明确自己的界限,不再无条件服从。

  • 保持距离:如果情况允许,可以考虑在物理空间上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搬出去住。

  • 降低期望:不要对改善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接受现状,顺其自然。

3. 重建自我认知

  • 自我接纳: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父母的认可。

  • 培养独立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 学习健康关系:通过阅读、课程等方式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 释放内疚感

  • 理解责任归属:明白父母的行为不是你的错,不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 原谅自己:接受过去的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做出的选择。

5. 寻求支持

  • 加入互助小组:寻找有相似经历的人,互相支持和鼓励。

  • 建立新的关系:主动结交健康、正面的朋友,重建社交网络。

6. 重建生活

  •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重建生活的方向感。

  • 培养自信:通过小的成功积累自信。

  • 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提升自我价值感。

7. 接受现实

  • 放下“应该”:接受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必须”或“应该”怎么样。

  • 保持友善距离:如果无法改善关系,保持友善的距离也是一种选择。

8. 重建自我

  • 自我探索:通过心理咨询、自我反思等方式重新认识自己。

  • 培养自我关爱:学习如何爱自己,重建自我价值感。

9. 保持耐心

  • 接受过程:疗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 庆祝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值得庆祝。

10. 重建生活

  •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重建生活的方向感。

  • 培养自信:通过小的成功积累自信。

  • 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提升自我价值感。

11. 保持希望

  • 相信改变:相信通过努力,可以重建健康的生活。

  • 寻找意义:在经历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2. 重建自我

  • 自我探索:通过心理咨询、自我反思等方式重新认识自己。

  • 培养自我关爱:学习如何爱自己,重建自我价值感。

13. 保持耐心

  • 接受过程:疗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 庆祝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值得庆祝。

14. 保持希望

  • 相信改变:相信通过努力,可以重建健康的生活。

  • 寻找意义:在经历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记住,疗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请相信,通过努力,你可以重建健康的生活,重获自由。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也传递了希望——通过“治愈”的过程,我们可以摆脱过去的阴影,重新获得自由。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也是通往新生的必经之路。你并不孤单,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在努力,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帮你。勇敢迈出第一步,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