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曝光多起教师违规案例,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
教育部曝光多起教师违规案例,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
近日,教育部再次公开曝光多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性骚扰学生等严重违规行为。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师德问题,也凸显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性。
违规案例曝光:师德失范行为频发
学术不端:违背学术诚信
南京大学教师梁莹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严肃处理。她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在研究生在读期间抄袭、重复发表多篇论文,并在职称申报中弄虚作假。学校党委对其作出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终止或退出有关人才项目的处分,按程序撤销其教师资格。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芈某也因学术不端问题被曝光。2021年1月,芈某出版的专著抄袭国外作者作品,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调离教学岗位,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及三年内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
师生关系:逾越道德底线
郑州科技学院辅导员叶成婚后与某学生保持2年不正当性关系,被学校党委(行政)决定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合同,按程序撤销其教师资格。成都体育学院教师邓某某与他人长期保持婚外不正当关系,被给予开除党籍、降低岗位等级的处分,并调离教师岗位。
有偿补课:违反教育公平
安徽省铜陵市3名教师顶风违纪从事有偿补课,其中一中数学教师巩福德在其住宅楼地下室组织学生有偿补课;市十五中语文教师潘涛在其家中组织学生有偿补课;市十中英语教师王志兵借用学生家长提供场地,组织学生有偿补课。市教育局对以上教师作出警告、清退违规所得财物、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和一次性工作奖励等处理。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名教师孙某、刘某某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有偿补课,被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调离教师岗位并调离原单位,不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收受礼金:损害教师形象
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某学校教师曹某某收受学生家长海鲜、茶叶、水果等物品及现金1000元。曹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九项规定,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送礼学生家长职业为中学教师,同样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给予其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的处理,取消当年评奖评优及职称评定资格。
虐待幼儿:违背职业道德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某幼儿园3名教师张某某、金某某、刘某某在保教保育中存在虐打幼儿行为。张某某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刑事拘留;金某某因涉嫌殴打他人,被处以治安拘留15日并处罚金1000元;刘某某因涉事情节较轻,移交教育行政部门处罚。3名涉事教师已被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收缴教师资格证,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规范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和底线。其中包括:
- 坚定政治方向
- 自觉爱国守法
- 传播优秀文化
- 潜心教书育人
- 关心爱护学生
- 规范从教行为
- 坚持言行雅正
- 廉洁自律
- 公正诚信
- 坚守廉洁从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
这些违规案例的发生,反映出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要求更高更严的形势下,仍有极个别教师心存侥幸,对有关规定置若罔闻,顶风违纪。各地各校要以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落实为重点,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统一思想认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程序。
压实工作责任:明确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履责尽责,建立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严抓违规惩处: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保持高压不放松。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和群众举报的违规线索,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作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对于查实的违规行为,坚决严格依法依规处理。
结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以对党、国家、人民和历史极端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史学习,深入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持之以恒巩固拓展师德师风建设成效。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锤炼教育报国之志,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