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督教经典赞歌背后的故事:从《圣哉三一歌》到《奇异恩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督教经典赞歌背后的故事:从《圣哉三一歌》到《奇异恩典》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zhidao.baidu.com/index/
2.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0199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729502//
4.
http://www.songjiangjiaohui.com/sys-nd/225.html
5.
https://m.qidian.com/ask/qqbycrhjdamhv
6.
http://m.mei-ge.com/album/852.htm
7.
https://www.chinaviolin.net/article-5026-1.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BA%AA%E5%85%83%E8%BF%90%E5%8A%A8
9.
http://www.fengyegangqin.com/
10.
https://www.zxblzp.com/post/2697.html
11.
https://chinachristianedu.wordpress.com/youtube-%E7%8E%B0%E4%BB%A3%E5%9F%BA%E7%9D%A3%E6%AD%8C%E6%9B%B2%E6%8E%92%E8%A1%8C%E6%A6%9C/
12.
https://zxblzp.com/post/7372.html

在基督教的宗教生活中,赞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信徒们表达敬虔和感恩的媒介,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其中,《圣哉三一歌》和《奇异恩典》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首赞歌,其背后的故事尤为动人。

01

《圣哉三一歌》:庄严雄壮的圣诗杰作

《圣哉三一歌》是一首被誉为“世上最伟大的诗”的基督教赞歌。它的创作灵感源自圣经《启示录》和《以赛亚书》中描述的异象,展现了上帝的全能与荣耀。

这首诗的词作者是英国的希伯主教(1783-1826)。他出生于贵族世家,自幼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希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富有爱心的牧者。他时常济助困难的人,甚至需要家人把钱缝在衣服口袋里,以防他在路上把钱都掏出来帮助穷苦人。

希伯从大学毕业后,在他的故乡什罗普郡霍德尼特担任牧师16年。他曾写过五十七首圣诗,多半是在牧师任内写成的。他在任牧师期间 密切联系信徒群众,广交社会人士,名声甚好。1823年他被选任印度加尔各答主教,管理全印度教会教务,并在印度建立了第一座神学院, 培训印度本地教牧人员。印度天气极其炎热,他常冒着酷暑奔赴各地宣教。1826年4月3日他在一处领礼拜,因人数众多,只能站在院内炎热的阳光下讲道,礼拜完毕返舍洗澡,很久未出来,待人破门而入时,他已魂返天家,息劳主怀,终年43岁。

1827年,希伯的寡妻将他的遗稿在伦敦出版,是为英国教会所出版的第一本赞美诗集①,得到了广泛的赞扬,不论哪一宗派的赞美诗集都争先采用他的圣诗。《新编》里除选用了这首希伯主教专为圣三一主日(圣灵降临节后第一个主日)所写的《圣哉三一歌》外,还有第67和167两首。

曲调是英国圣公会牧师、作曲家戴克斯(J.B.Dykes,1823-1876)特为这首诗所谱。戴克斯幼年时即在他祖父任牧师的教堂里参加唱诗 班。他很有音乐天才,一首乐曲听完后就可以弹奏出来,少年时已任主教座堂琴师;入剑桥大学读书时,即以业余音乐家闻名。他曾组织剑 桥音乐会,以吸引音乐家为教会曲贡献力量。

戴克斯大学毕业后(1847年)任圣公会牧师,兼任唱诗班指挥,后于英国达累姆(Durham)大学获音乐博士学位。他听说编辑《古今圣 诗》的消息后,即投稿七首,都被采用。《古今圣诗》1875年再版时,他的曲子被采用多达六十首。他的圣公会高派②习尚曾引起教区主教和部分信徒的责难,但他的圣诗乐谱却被各教派人士争相采用,有的成为非常流行的曲调。由于他对教会工作成绩斐然,因此,死后被葬于圣奥斯瓦尔德教堂院中。

《新编》中的1、87、233、241、246、260、262、296、310等九首圣诗,都是戴克斯作品中最受人欢迎的曲调。

这首《圣哉三一歌》的调名为《尼西亚(NICAEA)》,以纪念主后325年在该地举行讨论三位一体教义的第一次基督教大会会议。

这首歌在我国早已有了好几种大同小异的译词。《新编》所用的是选自《普天颂赞》(旧版)第1首,由刘廷芳(事略参阅第165首)和杨荫浏(事略参阅第13首)二人合译。

02

《奇异恩典》:从罪恶到救赎的见证

与《圣哉三一歌》不同,《奇异恩典》的诞生源于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生转变故事。这首歌的作者约翰·牛顿(1725-1807)曾是一位黑奴船长,后来却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布道家和圣乐诗人。

牛顿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与传奇色彩。他七岁时母亲去世,但母亲在生前不断为他得救祷告,并希望他能成为牧师。牛顿最终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布道家和圣乐诗人。他一生写了二百八十首圣诗,而《奇异恩典》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奇异恩典》的歌词简洁而充满敬虔和感恩,描述了作者从迷失到找到救赎的过程,以及神迹如何减轻恐惧、指引方向。它表达了对上帝恩典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上帝带领我们回家的信念。歌词中提到,“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这不仅是牛顿个人信仰的见证,也是无数信徒在信仰旅程中的共同体验。

在音乐结构上,《奇异恩典》采用了传统的圣诗旋律,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1835年使用“新不列颠”曲调的版本。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而优美,易于传唱,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庄严场合、仪式以及流行文化中。它不仅在教堂中被演唱,在音乐会上也常被演奏,甚至在俱乐部里也能听到它的旋律。

牛顿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与传奇色彩。他七岁时母亲去世,但母亲在生前不断为他得救祷告,并希望他能成为牧师。牛顿最终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布道家和圣乐诗人。他一生写了二百八十首圣诗,而《奇异恩典》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奇异恩典》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牛顿从罪恶到悔改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基督教信仰中的核心主题:忏悔、感恩、赎罪和重生。这首歌曲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唱,成为人们祈求和平的经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赞歌。

这两首赞歌,一首出自贵族诗人之手,一首源于悔改的奴隶贩子;一首以宏伟的三一论为题材,一首以个人救赎为主题。它们共同展现了基督教赞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通过这些赞歌,信徒们不仅表达了对上帝的赞美与感恩,更在歌声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指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