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菖蒲:端午节里的文化符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菖蒲:端午节里的文化符号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98756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KC0MPO05149MGO.html
3.
https://m.baotounews.com.cn/p/791707.html
4.
http://www.dzzkw.org.cn/show-38-46265-1.html
5.
http://www.zjxhzy.com/xuehuibencao/2024/0605/922.html
6.
http://www.zhongxian.gov.cn/sy_156/zxyw/202406/t20240611_13282931_zzb.html
7.
http://file.planning.org.cn/unit/view?id=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每当五月初五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一种特殊的植物——石菖蒲。这种看似普通的水生草本植物,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石菖蒲,又名白菖、泥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香气。在中医理论中,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石菖蒲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能扩张冠状血管,改善消化功能。这些特性使得石菖蒲成为古人驱邪散毒、预防疾病的理想选择。

在端午节的众多习俗中,悬挂石菖蒲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更是“恶日”,此时毒虫滋生,疫病易发。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采集石菖蒲和艾草,将其悬挂于门楣之上,以驱赶邪气和毒虫。这种做法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石菖蒲在端午节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悬挂。在古代宫廷画作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与石菖蒲相关的民俗活动。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中,有一幅描绘了“采药草”的场景,画中人物正在山间采集各种草药,其中就包括石菖蒲。这表明在古代,人们不仅会在端午节悬挂石菖蒲,还会将其采集回来用于制药,以备不时之需。

石菖蒲的驱邪散毒功能,使其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象征物。在古代,人们会将石菖蒲与艾草一起编织成“艾人”,悬挂在门前。这种做法在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也有提及:“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诗中的“艾束”很可能就包含了石菖蒲。

除了悬挂和采集,石菖蒲还会被制成香囊或用于沐浴。古人认为,用石菖蒲煮水沐浴可以驱除疾病,保持健康。这种习俗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书中提到五月初五是采集各种药材的最佳时间,而石菖蒲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种。

石菖蒲的这些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他们将石菖蒲的药用价值与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防疫体系。这种体系不仅包含了实际的医疗效果,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石菖蒲在端午节中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其广泛的影响力上。不仅在中国大陆,这种习俗还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日本,端午节有喝菖蒲酒的习俗;在韩国,人们则会在这一天悬挂石菖蒲,饮用菖蒲水,进行各种祈福活动。

石菖蒲在端午节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古人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辟邪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悬挂石菖蒲,但这种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却永远不会消失。它提醒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身体健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正如清代画家朱瞻基在《菖蒲鼠荔图》中所展现的那样,石菖蒲不仅是驱邪散毒的灵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重新审视石菖蒲在端午节中的意义,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智慧与温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