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研三学生悲剧: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大连理工研三学生悲剧: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020年10月13日早晨7点,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名研三学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这名学生留下的遗书,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在遗书中,这名学生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温柔地与网友告别:“只是想来告个别,一会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然而,这份看似轻松的告别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绝望。
他在遗书中提到了自己考研的艰难历程,论文一次次被要求修改,实验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他写道:“当初为了逃避找工作考了研究生,结果刚考上贸易战就开打,就业形势一下子就严峻起来。”疫情的爆发,更是让他的研究工作雪上加霜。
这名学生的故事,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巨大压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学业压力。
除了学业压力,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难、经济困境等多重压力。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这种持续的压力和无助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陷入绝望的境地。
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首先,个人层面的自我调节至关重要。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邀请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开展讲座《“阅读宁心神 书香致人远”——大学生“情绪困扰”自助读书脱困方法与“认同-净化-领悟”原理》,通过阅读疗愈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研究表明,阅读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情绪。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
最后,家庭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过分强调成绩和成功。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中写道:“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满足,更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深思和共鸣。
在面对生活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绝望。但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大连理工大学研三学生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绝望的可怕。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生命中总有值得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无论是家人、朋友的关爱,还是生活中的小确幸,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正如余华在《活着》中所说:“只要活着,终见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