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追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追责?

引用
中国广播网
10
来源
1.
https://law.cnr.cn/pdjdt/20240408/t20240408_526656659.shtml
2.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323/c64387-40201617.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09949
4.
https://mzt.guizhou.gov.cn/xxgk/xxgkml/zdlyxx1/etfl_88525/202406/t20240614_84870550.html
5.
http://www.maqin.gov.cn/html/3142/323015.html
6.
http://www.livejapan.cn/static/content/review/review_sound/review_sound_eye/2024-03-22/1221235709479239680.html
7.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404/t20240408_651111.shtml
8.
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30342.html
9.
http://www.jiangmen.gov.cn/bmpd/jmssfj/fzwh/xfcs/content/post_3143414.html
10.
https://www.gdwc.gov.cn/downpc/bmdh/jg/sf/gzdt/content/post_1915516.html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一名13岁初一学生被三名未满14周岁的同学杀害,并将尸体埋藏在废弃蔬菜大棚中。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追责机制的广泛讨论。

01

突破性的法律追责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首次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下调至12岁,体现了法律对严重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在本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均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符合上述规定。河北省检察机关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终获得核准追诉。这一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全国首例此类案件,为今后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02

核准追诉的严格程序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决定是否核准追诉时,会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考虑犯罪年龄、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后果等因素。在具体程序上,由案发地人民检察院受理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之前,不能对低龄未成年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查和任意侦查措施。

一旦予以核准追诉,则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并最终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因此三名犯罪嫌疑人在本案中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

03

案件的社会影响

这起案件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对严重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过重的处罚可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基层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

04

预防措施与社会反思

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预防体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工作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等。

学校在预防犯罪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同时,学校还应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强沟通,共同做好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5

国际视角: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日本也面临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问题。2000年,日本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6岁下调至14岁。此后,日本恶性犯罪事件进一步低龄化,促使儿童指导中心降低了收容年龄的下限。2007年,日本调整儿童指导中心的收容年龄下限,从此前的14岁降低为“12岁左右”。根据情节严重程度,11岁儿童也可能被家庭裁判所送往中心接受指导。

日本的司法实践表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加大刑责力度并非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唯一途径。许多专业人士主张对少年犯采取宽容态度,认为这些青少年犯罪者通常也是“不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然而在民间,舆论则倾向于追究行为人的责任,甚至主张“极刑”。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它提醒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预防和矫治体系。同时,也要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