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嫦娥六号月背软着陆背后的黑科技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嫦娥六号月背软着陆背后的黑科技揭秘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603/c404214-40248728.html
2.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6/0b1aeb9b6f3347e6877bb92dd17e8985.shtml
3.
http://www.news.cn/science/20240603/eba53532c363408aa31f68d9acec4fb9/c.html
4.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10543020/content.html
5.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38/c10543340/content.html
6.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13790238/n29716312/c30936566/content.html
7.
https://www.cnsa.gov.cn/n6758823/n6758844/n10518102/n10518157/c10545947/content.html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成功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自动采样返回任务。这一壮举的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揭秘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的关键技术。

01

精准选址:在崎岖地形中寻找安全着陆区

嫦娥六号的着陆区选择面临巨大挑战。月球背面地形崎岖,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整体地势较低且撞击坑分布密集,这对着陆安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研制团队通过分析遥感数据,建立了适用于月背着陆的选址方法。

在确认着陆区后,研制团队对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多轮复核与研究工作,进一步降低着陆风险,保证选址区域分析完备、选址约束考虑全面、选址结果可信可用。

02

智能导航:GNC系统的“粗精接力避障”

嫦娥六号采用的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由五院502所研制,该系统需要实时完成“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和“我怎么去”三项核心任务。在极具挑战的落月过程中,该系统要完成“飞行轨迹控制”“安全着陆点选择”和“精准控制”三项核心任务。

在下降过程中,嫦娥六号GNC系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既符合着陆要求,又能满足上升器月面起飞条件的落点,为后续的取土和起飞创造良好条件。为此,GNC系统会自主操控组合体边降落边快速调整姿态,对预定着陆区域进行拍照分析,并飞向选定区域。这是第一次避障,也被称为“粗避障”。

在距离月面更近时,组合体实施短暂悬停,再次对月面拍照,精确避开障碍,选定最终落点。这是第二次避障,即“精避障”。

相比嫦娥五号,嫦娥六号要消耗更多推进剂,对此研制人员对GNC系统进行了针对性调整、优化和升级,确保了落月精度又兼顾了资源使用的经济性。

03

“泊车雷达”: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就像在着陆器上安装了一部“泊车雷达”,帮助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实现月背软着陆。

“这部‘雷达’在着陆器接近月球表面时开始工作,细致测量各项数据并传递精确信息,准确判断着陆点和降落速度,确保嫦娥六号控制身姿顺利‘泊车’,为安全精准着陆提供可靠保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专家形象地比喻道。

04

稳定着陆:量身定制的“纤纤美腿”

软着陆月背前,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还要经受“最后一落”的冲击。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量身定制的4条轻质、高强“纤纤美腿”,让嫦娥六号落月更轻盈。

可别小看这些“修长美腿”,它们的学名叫“着陆缓冲机构”,每条着陆腿由1个主腿、2个副腿和1个足垫组成,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着陆前,采用新型高强合金材料并填充特殊材料的主副腿协同工作,以便着陆时安全地支撑住探测器的身体,并传递、吸收各种冲击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专家介绍,除了拥有“修长美腿”,嫦娥六号着陆器还搭配4个圆形大脚掌(足垫)——“看上去像4个大脸盆,直径差不多是普通人脚掌的2倍,其盆状结构以及设计巧妙的‘足弓’,可以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防止探测器在着陆月背时摔倒,并提升嫦娥六号落月时的舒适‘脚感’”。

05

通信保障: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升级优化

落月时,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和嫦娥六号探测器之间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输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抓总研制的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完成。

与鹊桥中继星最远9万公里的距离相比,鹊桥二号中继星的远月点距离月面的最远距离约为1.6万公里,这使得它在天线口径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大幅提高通信速率。为此,研制团队为其巧妙设计了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不仅提高了通信速率和通信覆盖能力,还可以节省燃料,有利于在轨道上长期驻留。此外,相较于鹊桥中继星,研制团队还将鹊桥二号中继星前向链路(从中继星到月面探测器)和返向链路(从月面探测器到中继星)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百倍,这也让其通信能力“如虎添翼”。

值得一提的是,鹊桥二号中继星把同时接收探测器数据的数据传输通道,从鹊桥中继星的2路提高到了最多10路,“这样,在提升通信速率的基础上,又大幅增加了传输通道。这一设计让鹊桥二号中继星一下有了5个‘分身’,使得大量的数据通信成为可能,让不可见的月背降落一切尽在掌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专家解释。

嫦娥六号的成功着陆,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在月球探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硬核技术的突破,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