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瞿秋白故居到舣舟亭:常州历史文化之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瞿秋白故居到舣舟亭:常州历史文化之旅

引用
9
来源
1.
https://www.changzhou.gov.cn/ns_news/412621545869070
2.
http://www.ccoho.com.cn/destination/jiangsu/sight/detail-10751401.html
3.
https://www.mssswhyjy.com/sansu/yzyj/detail?uid=1734532816060403714
4.
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7077
5.
http://wap.bytravel.cn/Landscape/61/shanghaiqiubaijiuju.html
6.
https://www.gdjct.gd.gov.cn/zthz/xznyzmjf/ym/content/post_198121.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5%9D%A1%E5%85%AC%E5%9B%AD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5/09/40044036_1134965246.shtml
9.
https://www.youabc.com/changzhou

从瞿秋白故居到舣舟亭,这条历史文化之旅串联起多个重要景点,展现了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漫步在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路线上,感受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苏轼的文化魅力。

01

瞿秋白故居:革命精神的见证

瞿秋白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祠堂,由瞿秋白叔祖父瞿赓甫等在光绪年间捐资修建,是常州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建筑,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纪念馆1999年建立,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占地1065平方米,内设 “瞿秋白生平展”。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全面、公正、科学地展示瞿秋白同志革命的、光辉的一生。瞿秋白纪念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02

东坡公园:苏轼文化的承载

离开瞿秋白故居,沿着延陵西路向东步行约1.5公里,就来到了东坡公园。东坡公园是为纪念北宋文学家苏轼而建,园内有舣舟亭、洗砚池、御碑亭等景点,展现了苏轼与常州的深厚渊源。

苏轼一生曾十多次到常州,两度上表乞居常州,中年一度被恩准定居常州,晚年自海南赦归后定居并终老于常。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常州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苏轼与常州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那年苏东坡进京赶考,与武进胡完夫、宜兴蒋之奇、单锡同榜进士。在他们一同参加朝廷为祝贺新进士而举行的琼林苑盛宴时,四进士同席欢叙,结为知交。蒋之奇等对苏轼夸赞常州宜兴的风光民情,苏轼不禁对该地心生向往,并在酣饮中定下了卜居常州宜兴的“鸡黍之约"。

03

舣舟亭:苏轼到常的系舟处

舣舟亭位于东坡公园内,相传是苏轼到常的系舟处。苏东坡一生曾十余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熙宁六年(1073),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奉命赴常、润地区赈饥。到常州府时,正值除夕夜,为不惊扰地方官员和百姓,苏轼没有进城,而是孤舟野宿城外东郊。是夜,盖着两层棉被的苏轼,仍被冻的彻夜难眠,于是披衣而起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就这样度过了大年夜。另一次是建中靖国元年(1101)他从海南赦归常州,进入常州境内正是最酷热的时节。乡民闻知苏轼船经过,千万人沿运河两岸尾随而行,欲一睹苏轼风采。为满足乡亲愿望,他系舟于此,头戴小冠,衣披半臂坐于船头舱板。望着两岸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不禁说道:“莫看煞轼否?"。

舣舟亭最早见于史书记载是宋代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可见南宋时此亭即已存在。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往返途经常州,多次是骑马入城,再由毗陵驿至舣舟亭登舟,并亲题“玉局风流"匾额,四次御制亲书怀苏轼诗章。作为一代君主,乾隆对苏轼的仰慕可见一斑。历史上,舣舟亭曾几度毁建。现存之亭为1984年重建,重檐歇山顶,由金山石柱8根承托亭盖,施以斗拱、雕梁、龙吻脊。如今,在常州东坡公园内,修葺如新的舣舟亭,矗立于京杭大运河北岸的高坡上。坡下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孙氏馆移于此处的东坡洗砚池。洗砚池的右侧,是乾隆御碑亭,亭内有六块乾隆御笔刻石。虽历经九百多年时光,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和东坡公园舣舟亭胜迹,至今仍让常州人吟诵和流连不已。

04

藤花旧馆:苏轼终老之地

藤花旧馆位于东坡公园内,是苏轼在常州的寓居之地。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自海南获赦北归,在好友、常州人钱世雄的帮助下,借租前北岸孙氏馆作为寓居之地直到终老。相传当年苏轼曾在此手植紫藤和香海棠,故又名藤花旧馆,至今门楣上有四篆字浮雕“藤花旧馆"。苏轼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四十九天。弥留之际,苏轼书遗子由:“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闻苏轼仙逝噩耗,常州民众相与痛哭,人们纷纷涌向孙氏馆与苏轼道最后一 别。数十日后,苏辙自千里外赶来,按遗嘱将兄长棺木运往许昌。离常这天,运河两岸又排起了人墙,目送载着苏轼灵柩的船只,西北而去。

据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南宋乾道八年(1172)常州太守晁疆伯为怀念东坡,在孙氏馆遗址建东坡祠,塑东坡像。他还遍访士大夫家所藏画谱,挑选了十多幅东坡画像摹置壁间。东坡祠内还把苏辙、黄庭坚、晁无咎、秦观、陈师道、张耒等六人的画像分祀设奠。元至大年间(1308-1311)东坡祠内改建为东坡书院。到了明正统十年(1445),常州知府叶蓁因原东坡祠已毁,移建至朝京门内,与龟山祠并祀,合称二贤祠。保留至今的藤花旧馆是明代人为纪念苏轼而在故址加以重建的,至今尚存楠木大厅三间和两边厢房各两间。楠木大厅外观端庄稳重,为八檩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用大型月梁,并有彩绘。天井前尚存门屋一间,石库门是水泥的。门楣上浅雕方胜图案,其上又置条石,石上浅浮雕“藤花旧馆"四篆字。相传为苏轼手植的香海棠在康熙年间“因炊烟所逼枯死"。 紫藤枯枝直至解放初期仍在。当然,香海棠与紫藤是否为东坡手植,已难考证。但在常州,东坡手植紫藤、香海棠的美谈已流传九百多年,人们以此寄托对苏轼的热爱和怀念。常州既是东坡人生过往的一站,又是他生命的终点站,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深深影响了常州的文化发展。

这条从瞿秋白故居到舣舟亭的历史文化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漫步,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又能领略到苏轼的文化魅力,充分体会到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