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东山岛:东山寺与南门古城的历史文化之旅
探秘东山岛:东山寺与南门古城的历史文化之旅
东山岛,这座位于福建南部的海岛,不仅拥有迷人的海景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东山寺和南门古城作为岛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见证了这座海岛的沧桑变迁。
东山寺:禅宗文化的瑰宝
东山寺始建于唐朝永徽五年(654年),初名东山禅寺,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寺内保存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摩崖石刻,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
历史沿革
东山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弘忍在此开辟道场后,声名远扬,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武则天时期,寺院被赐为国师,声望大增。宋朝时期,宋真宗改赐为真慧禅寺,宋英宗赐“天下祖庭”匾额,宋徽宗御题“天下禅林”。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了行禅师重建祖庭,使寺院得以中兴。
主要建筑
东山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山门刻有神秀和惠能的偈子,天王殿始建于唐大中年间,大雄宝殿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座,麻城殿相传由麻城信徒背负砖瓦修建,真身殿供奉五祖弘忍真身肉像,圣母殿供奉其母亲周氏。
文化价值
东山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寺内保存的摩崖石刻,如苏东坡的“流响”、黄庭坚的《五祖法演禅师赞》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白莲峰上的白莲池,相传为弘忍亲手种植,更添一份禅意。
南门古城:海防与贸易的见证
南门古城,又称澳雅头,位于东山港内,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海防和贸易港口。这里不仅见证了明朝的海防历史,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海防历史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山兴建铜山守御千户所。明景泰三年(1452年),铜山水寨迁至此地,成为福建五大水寨之一。水寨官署建在九仙山北麓,配备官兵1140人,福船、哨船等46艘,统辖广阔海域。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福建南路参将施德政在铜山水寨大宴击倭将士,留下《横海歌》碑刻。
贸易繁荣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澳雅头成为闽粤与台澎商舶渔船往来驻靠要港。康熙年间,铜山港设税口,征收船税,后又设“铜山常关”。道光年间至清朝末年,铜山涌现了孙有全、高正扬、黄献珍等海商大户,他们经营商船往返于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促进了东山与外界的贸易往来。
游览建议
游客可以从南门湾出发,沿着海岸线漫步,感受海风拂面的惬意。登上九仙山,俯瞰东山港全景,想象昔日战舰列阵、商船云集的壮观场面。在明德宫,可以了解东山的海商文化和海上贸易历史。
实用贴士
-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节,天气适宜,气温在15-20度之间。
- 交通:从云霄站出发,可选择拼车(30-40元/人)或乘坐15路公交车(10元/人)到达东山岛。岛上交通以电动车为主,租金约40-100元/天。
- 住宿:建议住在南门湾或铜陵镇,交通便利,美食众多。
- 美食推荐:东山鱼丸、海蛎煎、鱼粥等海鲜美食,以及炸五香、沙茶面等特色小吃。
东山寺与南门古城,一静一动,一文一武,共同展现了东山岛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无论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海防贸易历史感兴趣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