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谷难关:最新农业黑科技来袭!
破解五谷难关:最新农业黑科技来袭!
近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杜青林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着力解决五大关键问题。这些包括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整体规划科研机构布局、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及探索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些措施,旨在破解五谷生产中的难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国农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智能装备到数字化管理,一系列“黑科技”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为破解“五谷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无人农场: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控农田
在广东增城,一个由罗锡文院士团队打造的水稻无人农场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个农场突破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五大功能: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和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数据显示,无人农场种植的优质丝苗米“十九香”亩产达到662.29公斤,比当地平均产量增加32%。在湖南益阳千山红镇再生稻无人农场,2023年两季亩产更是达到了1241.7公斤。这些成果充分证明,无人农场不仅能实现精准管理,还能显著提升产量。
土壤监测:给土地做“CT扫描”
在重庆长寿区的伏羲农场,一项国际领先的“黑科技”正在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这里配备了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土壤养分伽马能谱分析仪,这台仪器外观是长约1米的深灰色圆柱体,只要把它悬挂在拖拉机上,在地里扫上一遍,就能采集到30厘米深度的土壤信息,相当于给土壤做了一个深度体检。
这种仪器能够接收和记录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信息,将其解析并转换成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数据。与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相比,这项技术不仅辐射范围更广、精度更高,而且操作更为简便。目前,全球仅有中国和加拿大掌握这项技术。
智能嫁接:让菜苗成活率提升到95%
在重庆潼南区琼江种业基地,一台自动化嫁接设备正在为蔬菜育苗插上科技翅膀。这台从安徽引进的自动嫁接机每小时最高可嫁接1500株,整个基地日产可达5万株,效率较人工提升了6至8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机器切口一致,嫁接处愈合更快,植株成活率达到了95%,比人工嫁接提升了10个百分点。从成本来看,自动化嫁接将单株成本从0.15元降至0.02元,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购苗成本。
立体农业:楼上种菜楼下养鱼的创新模式
在重庆梁平区金带街道双桂村,一座别具一格的数字工厂正在探索着农业生产的全新模式。这座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实现了楼上种菜、楼下养鱼的立体农业布局,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创造了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通过智能化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实现了蔬菜和鱼类的协同生长。楼上种植的蔬菜通过根系吸收养分,而楼下养殖的鱼类产生的废物则为植物提供养分,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展望:智慧农业的未来图景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到2028年底,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将达到32%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们将看到更多智能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从无人农场到土壤监测,从智能嫁接到立体农业,这些“黑科技”正在为破解“五谷难关”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持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