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乌尔善揭秘《封神第二部》:如何用现代技术重塑历史人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乌尔善揭秘《封神第二部》:如何用现代技术重塑历史人物

引用
新华网
8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7aee790379f0043615bc09f9087b5c9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9A04KEG00
3.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63281/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A03MVX00
5.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5-01-30/doc-inehunpx4602549.shtml
6.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29/bc11e7ec8b1e48b2a3ce60e58819dbd9/c.html
7.
https://news.ycwb.com/2025-01/31/content_53215162.htm
8.
https://www.gdzjdaily.com.cn/p/2910275.html

2025年春节档,备受期待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如期上映。这部由乌尔善执导的奇幻史诗大片,不仅在视觉特效上实现了突破性的提升,更在历史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截至1月31日14:25,该片票房已突破7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01

从具体事件到内心世界:乌尔善的人物塑造理念

在乌尔善看来,塑造历史人物不能停留在空泛的标签上,而是要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性格。例如,在影片中,姬发多次与邓婵玉交锋,都有机会杀死对方,但他始终选择手下留情,甚至试图通过谈判达成和平。这种对善良的坚守,正是通过一次次具体的行动展现出来的。

同样,姜子牙的智谋也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展现,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这个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被重新演绎,让观众在熟悉中感受到新意。

02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创新性的人物塑造手法

《封神第二部》在人物塑造上的另一大亮点,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完美融合。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头六臂”的殷郊法相,这是“封神”系列中的首次呈现。为了实现这一视觉奇观,制作团队采用了全新的体积捕捉技术,通过150台摄像机全方位记录演员表演,使得这一形象不仅震撼人心,更能准确传达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此外,影片中的魔家四将形象取材自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这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做法,不仅让角色造型更具艺术性,也体现了影片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03

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人物塑造的深度挖掘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乌尔善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文化采风。他们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将青铜器纹样运用到服装和兵器设计中,从雕塑和壁画中寻找视觉灵感。这种深入的文化挖掘,让影片中的人物不仅具有历史感,更富有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音乐创作上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音乐总监蒙柯卓兰基于对古代民间音乐的田野调查,创作出带有质朴情感的音乐,为人物塑造增添了更多维度。

04

对比与突破:独特的艺术价值

与以往的封神题材作品相比,《封神第二部》在人物塑造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它没有简单地重复原著设定,而是通过现代视角重新解读历史人物。例如,姬发的成长不再是简单的英雄之旅,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姜子牙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军师形象。

当然,也有影评人指出,由于电影时长限制,部分人物塑造略显单薄。但总体而言,《封神第二部》在人物塑造上的努力和创新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展现了乌尔善导演对电影艺术的追求,更为中国神话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正如乌尔善所说:“像封神这样的故事,中国还有很多。我希望可以和同行们一起,把创作目光放得更开阔、更长远,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创作、启迪智慧的养料。”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正是《封神第二部》最值得称道之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