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永富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永富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永富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镇,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永富村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模式和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了“半山耕云”旅游区,成为云南省乡村旅游的示范案例。
基本情况和成效
富民县赤鹫镇永富村坐落于风光秀美的螳螂川旁、赤鹫坝子山半腰。村内保留着古老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引人入胜的美丽传说,拥有声情并茂的花灯歌舞和独特浓郁的原始风情文化,盛产樱桃、杨梅、板栗,因村民乐业富裕而得名。
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富民县瓜果蔬菜园艺博览会,先后被评为昆明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乡村旅游健康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主要做法
规划引领,着力打造有实效的旅游产业
永富村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及生态景观功能,围绕樱桃、杨梅、板栗“三大”主导产业,加强规划和布局。一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半山耕云”为辐射,推动农旅、文旅、康旅融合发展,打造以现代休闲旅游业和现代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农耕文化观光体验区。二是布局完成选树类、培育类、储备类等3大类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农村承包土地连片化流转、技能职业化培训、“一村一品”工程。三是以樱桃、红薯种植和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规划布局“三带三区”,“三带”为樱桃产业带、红薯种植带和黑山羊养殖带;“三区”为创意农业区、农事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半山耕云旅游区,将规划蓝图切实转化。
创新模式,全力推进有特色的旅游开发
依托重点旅游景区,科学划分经营业态,合理分配经营收入,吸引和指导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促进全镇“土货”的营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以来,景区内提供农民务工岗位40余个,为当地村民就地务工增加经济收入。
多措并举,致力树立有品质的旅游品牌
结合苗、彝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2019年以来,先后在半山耕云内举办樱桃节、杨梅节、丰收节、火把节、斗牛赛和瓜果蔬菜园艺博览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消费。积极探索“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将本土人文资源与半山耕云风光结合,打造乡村旅游线路。以古色古香的半山耕云为轴心,延伸至平地古村落、东山学舍和望海山,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文化体验轴”。推出国学“3+1”体验模式,将国学文化与田园风光、农业产业景观“打包”呈现,不断提升游客的乡村田园旅游体验。
经验启示
全员联动,共推旅游发展
通过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推动,合力打造半山耕云田园综合体项目,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产业条件,结合实际,将半山耕云-平地古村落-东山学舍-望海山-优牧品原以及大型水果示范园等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共同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有乡愁风貌、田园诗意、秀美风光、红色记忆的民族特色网红打卡点,打造出一张有国学基因,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名片。
文化驱动,提升产业内涵
通过农文康旅融合,以创意农业为契机,打造非遗传习所,推动苗族古歌、织布、木匠、铁匠、竹编等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研习;建成富民图书馆半山耕云分馆、农耕文化博物馆,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原创主题歌曲及MV《半山的守候》《富民文艺半山耕云专刊》等文艺作品,把半山耕云远播唱响,极大地提升全镇乡村旅游影响力,带动区域开发,挖掘并传承苗族、彝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合当地人文文化,形成更有凝聚力的半山耕云特色文化内涵。
筑牢防线,促成优质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对乡村环境资源的开发,也是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两者共同成就、相得益彰。建设规划将对村庄民居建筑风貌实行统一管理,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了人居环境。通过乡村旅游等系列项目开发,村民们转变思想观念,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的融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