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当好动植物宝库的“守护神”
湖北兴山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当好动植物宝库的“守护神”
湖北兴山县万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986公顷,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被列入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近年来,保护区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推行林长制、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监管巡护和推进生态教育等措施,不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推动绿色发展。
在鄂西地区,有一座被誉为"动植物宝库"的自然保护区——兴山县万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北与神农架国家公园相邻,西与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一座"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保护区记录到野生动物392种、植物2480余种,其中包括川金丝猴、林麝、梅花鹿等4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以及70多种珍稀植物。
近年来,万朝山保护区以保护生态为总目标,坚持保护和发展双统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推行林长制 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为加强保护区管理,万朝山建立了"3+N"林长组织体系和"1+30+160"管护网络体系,构建中心、站、点三级防火物资储备体系。同时,建立保护区与辖区乡镇村林长双覆盖、双协同机制,实施"五个一"管理和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提升了保护区的管理效能。
开展专项行动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绿盾"专项行动等重点任务,万朝山保护区深入开展核查整治工作。设置防火哨卡4处、防火码卡口6处,维修林道22公里,与兴山县人民法院共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严格生态红线管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监管巡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充分发挥国家公园补助资金作用,安排近40万元用于推进农作物兽灾保险工作。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建立"天空地人网"立体预防监测体系。保护区划分为109个1×2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149台,监测到野生动物50余种,其中包括川金丝猴、林麝、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推进生态教育 提升群众参与度
保护区每年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爱鸟周"等主题宣传活动5次以上,招募生态文明志愿者40人。通过发放防火电筒、花椒树苗等物资,制作生态保护宣传牌200余个,开展网络宣传600条次,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成立店子坪村社区自然资源共管委员会,倡导群众自愿参与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保护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文原文来自消费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