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急了?用沈腾新片要挟影院排片
博纳急了?用沈腾新片要挟影院排片
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硝烟四起,六部国产新片展开激烈角逐。然而,在这场票房大战中,由林超贤执导的《蛟龙行动》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部投资高达10亿元的军事战争题材电影,不仅预售票房惨淡,首日票房更是仅有7400万元,远低于预期。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表现,投资方博纳影业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据业内人士透露,博纳向各大院线发出“最后通牒”:要求8个厅以上的影院每天至少放映4场《蛟龙行动》,4个厅的影院至少放映1场,且这一规定将持续到电影密钥有效期结束(即7月29日)。如果院线不满足这一要求,博纳将停止暑期档的合作。
这一举动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热议。有观点认为,博纳此举实属无奈之举,毕竟《蛟龙行动》的投资巨大,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排片和票房回报,不仅会令投资方蒙受巨额亏损,也可能影响未来类似题材电影的制作。但也有声音指出,这种“威胁式”营销策略可能适得其反,不仅难以提升影片口碑,还可能引发观众反感。
《蛟龙行动》:从“重工业”到“重灾区”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集,原本承载着观众和市场的双重期待。影片延续了林超贤导演一贯的硬核风格,将故事场景从陆地拓展到深海,通过实景搭建的潜艇,打造出震撼人心的深海大战。然而,这部斥资10亿元的“重工业”电影,却在春节档变成了“重灾区”。
博纳的“最后通牒”:以沈腾新片为筹码
面对《蛟龙行动》的票房困境,博纳影业祭出了“杀手锏”——沈腾的新片《欢迎来龙餐馆》。据悉,博纳要求院线必须满足《蛟龙行动》的排片要求,否则将停止暑期档的合作,其中包括由文牧野执导、沈腾主演的《欢迎来龙餐馆》。沈腾作为票房保证人,其新片的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博纳此举显然是在利用这一优势地位向院线施压。
排片之争背后的行业困境
《蛟龙行动》的排片之争,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优质内容的供给仍然不足,能够真正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佳作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市场资源分配不均,头部影片占据大量排片,而一些具有潜力的影片却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未来展望:重工业电影能否救市?
《蛟龙行动》的遭遇引发了业内对重工业电影发展前景的担忧。有观点认为,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重工业电影,才能提升电影的沉浸感和独特性,从而吸引观众重新回到影院。然而,如果像《蛟龙行动》这样的优质作品都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未来谁还敢投资这类高成本、高风险的项目?
结语
《蛟龙行动》的排片之争,表面上看是博纳影业的自救行动,实则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良性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电影人和市场参与者共同思考和探索。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质电影涌现,也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