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大盘鸡:从一盘到一座城的美食传奇
沙湾大盘鸡:从一盘到一座城的美食传奇
“老板,来一份大盘鸡!”随着一声吆喝,新疆沙湾市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一盘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大盘鸡端上了桌。这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却承载着一段传奇故事,见证了一个小城的崛起。
从国道边的小店到城市名片
时间回到1986年,312国道边的一家小餐馆里,南京人李士林正在忙碌着。当时,他经营着一家名叫“满朋阁”的小饭店,最畅销的是3元一盘的小份辣子鸡。然而,一群货车司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这么多人,一小盘鸡吃着不过瘾,能不能把整只鸡切碎了炒?”面对顾客的要求,李士林灵机一动,将整只约3斤重的鸡切块炒制,并用一个超大的搪瓷盘盛装上桌。这盘售价15元的创新菜品,成为了沙湾大盘鸡的雏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312国道穿沙湾老城区而过,往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地的大货车司机经常光顾这里的饭馆。李士林回忆说:“那时候沿着国道的钱,真的太好挣了……我们一直在厨房里忙活,根本来不及收桌,都是顾客看到哪个桌子吃完了,就抢着去收桌子。”仅一年半时间,他就挣了7万元。
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壮大
如今的沙湾市,已经拥有1000多家大盘鸡餐饮店。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当地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链,形成了养殖、种植、加工等环节的完整体系。
在沙湾市西戈壁镇,土鸡养殖已成为重要产业。当地合作社与大盘鸡协会签订养殖合同,每月出栏5000只,供应全市大盘鸡店。目前,全市共有17家大盘鸡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200万只。
安集海镇的辣椒、博尔通古乡的土豆等优质食材,也为大盘鸡的品质提供了保障。这些本地食材不仅供应沙湾市场,还通过深加工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从“公路美食”到文旅新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盘鸡的食客群体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主要顾客——货车司机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慕名而来的疆内外游客。
沙湾市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大盘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期间,沙湾市发布了3条精品旅游线路,将鹿角湾景区、安集海大峡谷等热门景点与大盘鸡美食文化相结合,打造“美食+美景”的旅游新模式。
据统计,2023年沙湾市共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50%。大盘鸡不仅是一道菜,更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符号。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沙湾大盘鸡名声在外,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不小挑战。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发布的《新疆菜发展报告2023》数据,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大盘鸡门店数排名第一的是河南,占比达35.3%,而新疆仅排名第四,占比9.4%。
为应对这一挑战,沙湾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大盘鸡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23年,沙湾市发布了《沙湾大盘鸡烹饪技术规范》《沙湾大盘鸡餐饮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并完成国家立项。同时,对“安集海辣椒”“博尔通古土豆”等主要食材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葛振龙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打造集养殖、种植、深加工等多个行业为一体的大盘鸡产业新方阵,通过走标准化、规范化的品牌发展之路,切实打响沙湾大盘鸡这张靓丽的美食名片。”
从一道国道边的“公路美食”,到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沙湾大盘鸡的故事,见证了中国西部小城的变迁。这不仅是一盘鸡的传奇,更是一个地方特色美食如何成长为区域经济支柱的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