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红山文化的瑰宝——玉猪龙
辽宁省博物馆:红山文化的瑰宝——玉猪龙
2024年9月,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传来重大考古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猪龙惊艳亮相,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体量红山文化玉猪龙。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红山文化玉器考古记录,更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红山文化的璀璨明珠
红山文化,这颗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诞生于距今约6500年前的西辽河流域,以发达的玉器工艺和独特的礼制建筑闻名于世。作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红山文化见证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
辽博馆藏:玉猪龙之最
在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堪称红山文化玉器代表作的玉猪龙。这件镇馆之宝高15厘米、宽10厘米、厚3.8厘米,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最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距今约5500年。玉猪龙采用岫岩软玉制成,通体呈牙白色,肥头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面部以阴刻线刻画出眼圈、皱纹、獠牙等,整体造型宛如猪的胚胎。
考古发现背后的秘密
玉猪龙并非孤立的存在。在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考古工作者不仅发现了最大体量的玉猪龙,还一次性出土了百余件红山文化玉器,涵盖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大部分类型。这些玉器包括环、璧、方璧、璜、斧、凿、锥、钺、蚕、蝉等,展现了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权力与信仰的象征
玉猪龙的出土环境揭示了其在红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敖汉旗元宝山遗址,最大的玉猪龙出土于一座规格较高的墓葬中,墓主人头东脚西,双手被捆绑,玉猪龙放置于头部位置。这种随葬方式表明,玉猪龙不仅是个人饰品,更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学术争议:龙的起源之谜
关于玉猪龙的性质和象征意义,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是猪的胚胎形象,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也有观点认为它可能与熊图腾有关,反映了古代部落的图腾崇拜。从汉字释义的角度,龙字的演变和构型争议也反映了图腾融合的过程。
如何参观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可持本人身份证直接入馆,儿童和持护照的境外游客有专门通道。建议提前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展览信息。
红山文化玉猪龙作为中华文明早期龙形象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更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实物资料。通过参观辽宁省博物馆,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件国宝级文物,感受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