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科学健身方法助你拥抱健康生活
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科学健身方法助你拥抱健康生活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然而,如何科学健身,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了详细的科学健身指导。
青少年:运动提升注意力
在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困扰青少年的问题。老师和家长常会说,学生和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注意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的锻炼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例如打篮球时,需要时刻关注球的位置、队友的动作和对手的动向等,高度的专注力可以锻炼并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水平。当儿童在学习中面临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时,他们就能够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
运动还能够培养儿童的自律性和毅力。在运动中,儿童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达到最佳表现。这种经历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专注和自律。
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孩子参与运动、坚持运动,让他们茁壮成长。那么,哪些运动对提升儿童的注意力最有效呢?其实,多种类型的运动都有其益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血液循环,从而给大脑带来更多的氧气和养分;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能教会孩子们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同时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训练。此外,瑜伽和太极拳这类需要专注和平衡的运动,也能帮助孩子们提高注意力。国际象棋等智力体育项目需要深度思考,可以训练孩子在复杂情况下保持专注和冷静。
成年人:健康跑量达标才有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运动指南,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至150分钟高强度运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运动的组合。
对于成年人来说,坚持运动的健康收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肥胖状态,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慢病风险,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睡眠质量等。如果按推荐量进行运动安排,每周健步走或慢跑5次,每次30分钟,或者每周跑步3次,每次25分钟左右就能够达到最低运动量。
对于运动强度的判断,可以根据自身在运动中的感受和反应来进行简单的判断,例如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呼吸心跳加快、身体微微出汗,但运动时可以说话,健步走或慢跑就是典型的中等强度运动;而高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呼吸心跳显著加快,大量出汗,运动时无法自如说话或者只能偶尔说话。从一般意义上说,跑步就是高等强度运动。
老年人:运动提升独立性
虽然变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晚年不健康却并非如此。悉尼50岁以上健身房Active & Ageless的创始人、运动科学家希斯-琼斯(Heath Jones)解释说,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能控制自己的衰老方式。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都很重要。有三件关键的事情会影响我们的衰老方式:我们吃什么、我们如何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每天如何(以及做多少)锻炼。
60岁以上的人并非不可能运动。然而,澳大利亚老年人的运动量却不足--57%的65岁以上成年人没有进行足够的锻炼,84%的人没有进行足够的肌肉强化和阻力锻炼。为什么不做呢?原因包括
- 忙碌的生活
- 费用
- 疾病
- 怕伤
- 对运动器材的不确定性
- 缺乏温馨空间
希斯说,去健身房或进行力量训练的想法会让人感到害怕,有时会被视为'年轻人'的事情,但人们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人们一直担心自己会变得又大又笨重,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近的几部电视节目都在关注力量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联系,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开始了解力量的重要性。
关于 60 岁以上老人锻炼的好消息是什么?
即使到了 80 多岁,开始运动也为时不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妇女在中年开始定期锻炼与改善晚年身体健康之间存在联系。昆士兰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身体虚弱与痴呆症风险之间存在联系。
希斯说:"即使你以前从未锻炼过,也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可以做的。
我们都有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搬动沉重的盆栽、拎着购物袋舒适地走上楼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从马桶上站起来、积极与孙辈玩耍,甚至进行 3 公里的欢乐长跑。
力量训练对老年人有何益处?
负重、负重或阻力带运动可改善肌肉质量、骨骼健康、承重能力和握力,从而有助于对抗与年龄有关的肌肉流失(肌肉疏松症)。反过来,这些益处又能降低跌倒、心脏病和新陈代谢疾病的风险。
加强锻炼还能提高我们的协调能力,希斯说。它们能帮助你的肌肉变得更强壮,更好地激活肌肉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变得更加协调。这意味着你可以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
一个意外的故事
希斯的一位 60 多岁的客户是在晚年才开始锻炼的,她在从汽车上爬下来时,将锻炼的成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她从儿子的丰田 Hilux 车上下来时--台阶很高--她被卡在了脚窝里,与安全带缠在了一起。她最终摔出车外,但设法 "扭转 "了身体,双脚着地,继续行走。如果不是经常锻炼,她很可能没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可能会受重伤'。
还有更多!经常锻炼可以
- 降低慢性病风险
- 支持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肥胖症的管理
- 增加肌肉含量,提高新陈代谢率
- 释放内啡肽(或 "快乐荷尔蒙"),帮助调节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 负重练习可以减缓甚至阻止与年龄有关的认知能力衰退。
也许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更强的独立性--在我们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
希斯说:"运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世界。它帮助你发展身体意识和能力,给你额外的自信和自我意识。你不再受制于外力,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最后,不要低估运动所带来的社会联系和支持网络的力量,它们有助于消除孤独和寂寞。
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
运动时段与强度:避开正午烈日,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运动,根据个人体能状况灵活调整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的身体损伤。
充分的热身准备:通过10分钟左右的轻微有氧运动(如慢跑、原地踏步)预热身体,随后进行动态拉伸(如手臂摆动、腿部抬高、下蹲)和静态拉伸,以增加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伤害。
防晒与透气:户外活动时,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减少紫外线伤害。穿着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帮助汗液快速蒸发,保持身体干爽。
水分补给:建议运动前2小时至半小时,补充100~300毫升的水,既能保证水分平衡,又能避免过度补水导致的不适;运动中及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推荐矿物质水、淡盐水或白开水,以维持体液平衡。
电解质补充: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失去水分,还会随之流失重要的电解质,特别是钠。因此,适时且适量地摄入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食物,比如运动饮料、淡盐水以及富含钾的香蕉等,可以有效预防因电解质失衡而引起的肌肉痉挛,缓解体力疲劳。
合理安排休息与恢复:训练间隙和训练项目之间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建议每组训练之间留出1
2分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此外,确保每天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睡眠同样不可忽视,多项科学研究已证实,成年人每日最佳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这对于身体的全面恢复和次日的训练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均衡饮食:运动后需要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补充能量和修复肌肉。同时,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消化不良。
量力而行:根据个人兴趣、体能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初学者可以从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开始;有基础者则可尝试力量训练,如力量训练、健身操等。
应对运动损伤:遇到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情况,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并且在受伤后的半小时内,应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处理,每次持续15
20分钟,并可每23小时重复此操作一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必要时,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治。持之以恒:健康的身体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无论暑假还是其他时间,都应保持每周至少2~3次的锻炼频率,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
在制定个人锻炼计划时,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性。根据《健康知识》指南,安全第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训练导致伤害。其次,计划应具有针对性,针对个人体质和目标设定。例如,如果目标是增强心肺功能,那么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应占主导。再者,计划需具备渐进性,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难度,以促进体质改善。最后,多样性也是关键,结合不同类型的运动,如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和平衡训练,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制定一周锻炼计划时,应均衡分配各种运动类型。例如,可以安排三天有氧运动,两天力量训练,留出一天休息或进行轻松的恢复性运动。确保每次运动前后都有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以预防运动损伤。同时,根据个人的作息习惯和时间安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时段,保持运动的连贯性和规律性。
科学健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科学的指导。通过遵循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健康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