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史诗》中的陆家嘴:从渔村到金融中心的崛起之路
《浦东史诗》中的陆家嘴:从渔村到金融中心的崛起之路
陆家嘴,这个曾经的浦东渔村,如今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从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到今天高楼林立、金融机构云集,陆家嘴的崛起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在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被生动地记录下来。
从渔村到金融中心
陆家嘴的蜕变始于1990年。那一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陆家嘴被定位为金融贸易区。《浦东史诗》中写道:“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视察上海时种下的‘种子’。1990年4月18日,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开发初期的陆家嘴,还是一片荒凉。《浦东史诗》中描述道:“当时的陆家嘴,除了几座旧工厂和低矮的民房,就是一片片的农田和芦苇荡。”但这里很快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1990年9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这片土地的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标志性建筑的诞生
陆家嘴的崛起,离不开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浦东史诗》中详细记载了东方明珠的建设过程:“1991年7月30日,东方明珠塔正式开工。经过近五年的建设,1995年5月1日,这座468米高的电视塔正式对外开放。”
东方明珠的建成,不仅为上海增添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更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在落成典礼上说:“东方明珠塔的建成,标志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金融中心的崛起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陆家嘴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入驻。《浦东史诗》中提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率先迁入陆家嘴。随后,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纷纷跟进,陆家嘴逐渐形成了金融产业集群。”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为陆家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持续创新与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陆家嘴的建设仍在继续。2016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落成,成为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这座集办公、酒店、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再次刷新了陆家嘴的天际线。
如今的陆家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根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陆家嘴将致力于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世界级总部商务区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
从一个普通的渔村,到举世闻名的金融中心,陆家嘴的崛起之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正如《浦东史诗》中所写:“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而陆家嘴,就是这个号角最响亮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