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材料突破: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贵州省新材料突破: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贵州省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全固态锂电池小试样品,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远超传统液态锂电池的200-300Wh/kg。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贵州省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创新驱动: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完成小试样品阶段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在固态电池领域,研究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全固态锂电池小试样品。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不仅提高了能量密度,还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产业基础: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在贵州省新材料产业领域,多家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知名企业,其4.4V钴酸锂和高倍率钴酸锂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拥有10条生产线,年产能达9000吨,产品已覆盖国内锂电池领域。
贵州航盛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固态电池生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公司申请的“一种增进固体电解质前驱体混合度的运输机构”专利,通过创新的输送机构设计,大大提升了电解质前驱体的生产效率,更适用于连续加工的生产需求。
未来展望:布局固态电池产业抢占新蓝海
面对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机遇,黔南州政协委员、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厂长曾维泉建议,黔南州应依托磷、锂资源优势,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他指出,固态电池不仅是能源革命,也是产业升级,更是一次难得的经济转型新机遇。
曾维泉建议,应该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材料、磷酸铁锂升级技术及高镍材料的研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研发中心,推动固态电池、电池回收、高压密磷酸铁锂等关键技术突破;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固态电池和高镍材料的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贵州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不仅展示了贵州省在新材料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贵州省必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新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贵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