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央视春晚: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央视春晚: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创新

引用
新京报网
12
来源
1.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8140632129435.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1-29/doc-inehrhch4216189.shtml
3.
https://www.ithome.com/0/827/793.htm
4.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gi/2025-01-29/doc-inehqvpk6106268.s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A4%AE%E5%B9%BF%E6%92%AD%E7%94%B5%E8%A7%86%E6%80%BB%E5%8F%B0%E6%98%A5%E8%8A%82%E8%81%94%E6%AC%A2%E6%99%9A%E4%BC%9A/23286677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62841
7.
https://www.sohu.com/a/850743950_12206667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4%AE%E5%B9%BF%E6%92%AD%E7%94%B5%E8%A7%86%E6%80%BB%E5%8F%B0%E6%98%A5%E8%8A%82%E8%81%94%E6%AC%A2%E6%99%9A%E4%BC%9A
9.
http://cq.news.cn/20250201/e611a9d2fc934d13ba36671ac3182bcb/c.html
10.
https://news.tju.edu.cn/info/1002/73993.htm
11.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506326
12.
https://www.cq.gov.cn/ywdt/jrcq/202501/t20250129_14247393.html

2025年央视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整场晚会将非遗元素贯穿始终,通过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01

从茶话会到“国家项目”:春晚的历史变迁

央视春晚始于1983年,最初以茶话会形式呈现。1993年,晚会改为“盛典式”,开始承担起政治宣传的重要功能。2014年,春晚正式升格为“国家项目”,成为国内规格最高的文艺晚会。从最初的实验性节目到如今的国家级文化盛宴,春晚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02

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

2025年春晚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尝试。总导演于蕾表示,晚会将各类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和节目编排中。例如,小品中的雨伞道具、演员的服装配饰,甚至开场秀都蕴含着丰富的非遗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特别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李子柒参与节目创作。她不仅是一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非遗传播者,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使者。通过她的参与,春晚成功地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03

新媒体时代的春晚

在新媒体时代,春晚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2025年春晚在新媒体平台的直播收视次数和互动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据统计,新媒体端直点播收视次数达28.17亿次,同比增长6.9亿次。“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达4.96亿次,较去年提升18.0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春晚正在通过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此外,春晚还通过社交媒体话题、直播互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据统计,春晚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达166亿次,互动量达6.7亿次,均创历史新高。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扩大了春晚的传播范围,也使其更贴近年轻观众的生活方式。

04

春晚的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之一,春晚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不仅是每年除夕夜的一道文化大餐,更是展现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窗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春晚必将继续创新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