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三门峡不可错过的文化瑰宝
函谷关:三门峡不可错过的文化瑰宝
函谷关,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雄关要塞,静静地矗立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见证着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作为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丰碑。
军事重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稠桑塬上的裂隙形成天然屏障,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这种“丸泥可封”的险要地形,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自建关以来,这里曾发生过大小战役200多次,其中不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见证了六国合纵攻秦的壮阔场面。《史记》中记载:“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秦人凭借函谷关之险,多次击退东方六国的联军,为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描述了函谷关的军事价值:“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文化圣地:老子著述《道德经》的灵谷圣地
除了军事价值,函谷关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重要地标。公元前491年,东周著名思想家老子在函谷关著就《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这部洋洋洒洒五千余言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据统计,《道德经》已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有2000多种译本,是全球范围内被翻译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经典之一。
相传,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见东方紫气升腾,预感有贵人经过,便等待老子的到来。老子见周室衰微,决定西出函谷关隐居,尹喜便请求他留下著作以传道于世人。于是,这位被誉为“守藏室之史”的思想家,在函谷关这一“灵境宝地”完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哲学巨著。
旅游胜地:古今文化交融的4A级景区
如今的函谷关,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景区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主要包括:
太初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是老子著《道德经》的地方。主殿始建于唐代以前,元明清各朝均有修缮,院内石碑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函关古道:全长十五华里,是古代洛阳至长安的必经之路。峡谷深达五十至七十米,最窄处仅两三米,道路曲折蜿蜒,两侧悬崖陡峭,地势险要。
鸡鸣台:战国时孟尝君门客用“鸡鸣狗盗”之计帮助其逃出函谷关的地方,留下了“鸡鸣狗盗”的历史典故。
望气台:相传是尹喜观天象、望紫气的地方,见证了老子入关的历史时刻。
碑林:保存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写的碑刻,记录了人们对函谷关历史文化的赞美。
景区内还设有道家养生园、东门关楼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妙,感受道家文化的深邃,体验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每年,许多海内外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研究专家及爱好者都会专程前来拜谒,追寻先贤的智慧。
函谷关不仅是军事意义上的要塞,更是人文意义上的重镇。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又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这座千年古关,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