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的意思是什么?10个常用吉祥话、6大拜年注意事项
走春的意思是什么?10个常用吉祥话、6大拜年注意事项
农历春节期间,"走春"和"拜年"是重要的传统习俗。"走春"意味着在大年初一外出旅游或拜访亲友,而"拜年"则是向长辈祝贺新年。这些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走春"和"拜年"的由来、意义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让您在春节期间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体验这些传统习俗。
拜年、走春的意思
在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在大年初一外出旅游,或是拜访亲朋好友,此举动被称为"走春"。走春的台语被念作"行春(kiânn-tshun)",其中"春"的发音和台语的"剩余"同音,因而带有祈福之意,意为走得距离越多,财富与粮食在新的一年"剩越多"。
虽然多数的现代人已经简化走春的流程,只要出出门走走都算数,但仍有人对这特别讲究,像是要注意流程、吉时与方向,像是要在手心写上愿望、注意衣服颜色、按照良辰吉时出发,就连出出门之后要先往哪方向都有要求。不过,每宗教派别有不同的做法,没有正确答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去进行即可。
拜年意义与由来
拜年原本的意思是"向长辈祝贺新年",顺序是先祭拜已故的祖先,接着向健在长辈叩头、问好,遇到平辈或邻居只需要礼貌问候即可。然而随着时代演变,拜年已经成为一种拜访亲朋好友的统称,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甚至可以透过电话、简讯完成。
拜年的历史相当悠久,是一流传数千年的过年习俗。根据史料记载,拜年在秦汉时期开始盛行,但只在民间有这项活动,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覲举寿,欣欣如也。"意思是晚辈各自向家长敬酒,祝贺长寿,气氛很好。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则写道:"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意为大人与小孩整齐地穿好衣服,并依照顺序拜年。由此可知,拜年在当时十分常见与普及。
直到宋朝开始,拜年不再只是老百姓们用来祝贺新年、维系感情的方式,更是上流社会用来拓展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仕绅们在春节期间必做的事情之一。正因如此,当时有许多士大夫为了登门拜年而东奔西走,相当耗时、耗体力,然而时间有限,关系较疏远的人则请家仆带着写有贺语的卡片前往,也就是当今贺年卡的雏形。到了清朝,拜年出现"团拜"的新形式,即为大家聚在一起互向祝贺,而非一对一进行。
6个走春、拜年的注意事项
走春、拜年是出自一番美意,为了避免有失礼数而闹得不开心,建议遵守以下注意事項便能美好地度过:
先向家中长辈拜年
外出走春以前,记得先向家中的长辈拜年,也可向祖先上香,说一句吉祥话或是日常的问候都好,千万不要因为关系亲近而忘了该有的礼貌。
准备伴手礼
俗话說:"礼多人不怪",无论是拜訪长辈还是朋友,拜年的时候建议准备过年伴手礼前往,两手空空反而有失礼数,但也不要为体面而挑选过于昂贵的礼物,不仅伤了自己的荷包,也容易让对方有负担,健康的坚果点心与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事先约好时间
如果要登门拜年,务必事先和对方约好时间,贸然前往有可能会扑空,也可能让当事人觉得不受尊重。即使是想要一起走春出游,也是要确认好彼此是否有空、几点汇合等,才不会引起不便。
拿捏好说话分寸
许多人走春拜年的时候会忘记说话的分寸,常见原因是"过度窥探隐私"而引起对方的不满,例如:问薪水、问感情状态、问未来规划等。无论对方的状态如何,这些问题都不该拿来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若不想被讨厌就要避免。
穿着得体
拜年服装可以休闲但不要随便,过隆重也很突兀,避免拖鞋、礼服、运动装等。若对方家比较注重传统禁忌,要避免成套黑色系穿搭,因为全黑穿搭容易与丧事联想到一起,以免触霉头。
遵守礼仪、多说吉祥话
到别人家作客未经允许不要擅自进出私领域,如卧室、书房、更衣间等,活动范围以客厅为主;也不要擅自触摸东西,以及要求主人准备食物等。如果主人有准备点心,或是有回礼的话,可以說几句吉祥话祝福对方。
拜年常見吉祥话
拜年免不了要說一兩句吉祥话讨吉利,学会以下 10 個就不怕当下想不到,而说不出口。
- 富贵有余:财富多到花不完。
- 财源广进:钱财从各处而来,代表收入不错。
- 金银满屋:财富多到占据整个屋子,象征生活富足,不愁吃穿。
- 鴻图大展:祝福对方可以完成伟大的志向。
- 福寿双全:福气满满又长寿。
- 万事如意:一切顺利、遂心。
- 六六大顺:祝福对方事事顺利,没有阻碍。
- 阖家安康:一家人平安健康。
- 龙马精神:希望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 福星高照:祝愿好运连连、幸福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