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旅游强市!青岛文旅产业如何打造“胜负手”?
进击旅游强市!青岛文旅产业如何打造“胜负手”?
青岛正在全力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2024年,青岛文旅产业增加值达1260.5亿元,居全省首位;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
“我们要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品质提升,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业体系,进一步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在2024年12月16日召开的青岛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曾赞荣这样说道。
作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青岛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中外交汇、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发展文旅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建设旅游强市的青岛,亦有了关于“胜负手”新的思考。
跨年夜“出圈”,彰显文旅活力
刚刚过去的跨年夜,青岛再度“出圈”。从奥帆中心到石老人海水浴场、从大鲍岛到台东,欢乐的氛围与升腾的烟火气共同点燃了青岛文旅的活力。
独特资源与政策加持,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一座文旅资源禀赋突出的城市,青岛发展文旅产业确实底气十足。
一方面,青岛拥有900余公里海岸线,9大海水浴场,以及崂山风景区和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两个5A级景区,均是独一无二的优质文旅资源。
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潘峰在2024年“三民”活动上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1260.5亿元,居全省首位;增速7.4%,高于全市GDP增速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
另一方面则来自外部赋能。2024年,青岛先是在7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被正式宣布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国务院11月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又被列为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文旅的发展能级。
在内外部利好叠加的基础上,青岛自身也在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布局谋篇。
无论是市委书记、市长顶格部署,强调“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还是聚焦市民游客关切,通过更细致的服务、更优渥的生态、更完善的体系、更深入的探索,塑强优势,都能看到青岛做好文旅这篇大文章所付出的努力。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文旅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不仅为城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进一步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题文旅产业的背景下,青岛亦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重点提及文旅产业:“塑强文化旅游特色,拓展海上游、入境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及的海上游和入境游,正契合了青岛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应有之义。
首先来看海上游。 2024年,青岛共开通3条海上旅游航线,其中首条串联奥帆中心、海底世界、青岛湾、八大峡的“一程多站”式旅游航线已在2月正式开通运营。 此外,青岛邮轮旅游也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游客7.1万人次,达到2023年同期的16.5倍。
而为进一步放大自身海洋优势特色,青岛明确提出要塑强海洋文旅特色,发挥“山海城湾”一体相拥优势,着力做强海上游、突破海岛游、发展邮轮游,提升滨海旅游品质,擦亮青岛旅游“金字招牌”。
再看入境游。入列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后, 青岛明确提出要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值得期待的是,此前青岛与深圳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也包括了共同促进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实现两地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充分发挥深圳与泰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及地区,青岛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旅游交流合作优势,共同促进国际旅游交流与市场开发,加强邮轮旅游合作。
而眼下我国过境免签政策也已全面放宽优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基于此,青岛可进一步借势“China Travel”入境游的火热氛围,并利用好全省唯一4F国际机场的开放优势,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
此外,围绕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青岛也在大力发展全时旅游,尤其是在青岛传统旅游淡季冬季,也有针对性地启动“冬游青岛”,在活跃冬季文旅市场同时,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
归根结底,种种行动皆指向明确:建设旅游强市,青岛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