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疫小贴士:咳嗽礼仪不能忘!
秋冬防疫小贴士:咳嗽礼仪不能忘!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咳嗽、打喷嚏等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可能成为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途径。《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特别强调了咳嗽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的咳嗽礼仪,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什么是咳嗽礼仪?
咳嗽礼仪是指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采取的一系列卫生措施,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传播,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具体要求包括:
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手肘内侧衣物部分遮挡,避免直接用手掌遮挡。
正确处理用过的纸巾: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丢弃到封闭的垃圾桶内,避免随意丢弃造成二次污染。
及时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为什么秋冬季节要特别重视咳嗽礼仪?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有利于病原体存活,加上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性降低等因素,使得呼吸道传染病更容易传播。例如: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喷嚏时排出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传播。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流通不良、人群密集的环境中传播速度极快。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
这些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因此,正确的咳嗽礼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
如何做好秋冬季节的个人防护?
除了遵守咳嗽礼仪,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科学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以及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建议佩戴口罩。
保持手卫生:正确洗手、勤洗手可以阻断许多传染病的传播,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以及咳嗽、打喷嚏后,要彻底清洁双手。
做好居家通风消毒:建议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的条件下,应持续开窗通风。
增强自身免疫力:坚持规律作息,科学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咳嗽礼仪看似简单,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防疫措施。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