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研究证实:每天10分钟正念冥想,提升幸福感
北师大研究证实:每天10分钟正念冥想,提升幸福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坚持10分钟的正念冥想,可以显著提升幸福感,减少抑郁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这项研究由北师大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带领团队完成,通过科学实验验证了正念冥想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什么是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源自古老的佛教禅修实践,但在现代已被西方心理学家系统化,成为一种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它强调在无评判的状态下,专注当下的体验,包括感受、思想和环境中的声音等。正念冥想的核心精神在于“当下觉察”,即认识和接受当下的所有体验,而不是试图改变它们。
正念冥想的科学原理
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它能调整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减少与压力相关的皮质醇,增加与幸福感相关的血清素和内啡肽。同时,它还能提高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强大脑可塑性。
在大脑结构方面,正念冥想能增加海马体、额叶皮质和下顶叶皮质的灰质密度,这些区域与记忆、自我意识、同理心和压力调节等功能密切相关。此外,它还能增强前额叶的活动力,提升决策、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如何进行正念冥想?
北师大研究团队开发的“正念积极心理”(MBPP)项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实践框架。以下是基于该研究的10分钟正念冥想指南:
准备阶段
-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
-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
- 保持直背坐姿,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叠放在腿上
- 关闭手机等干扰源,设定一个温和的10分钟闹钟
正式练习
签到阶段(约1分钟)
- 做5次深呼吸,用鼻子吸气,体验胸腔充满空气的感觉
- 轻轻闭上眼睛
- 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落座时的躯体感觉
- 扫描全身,留意哪些部位感到舒适或紧张
- 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
专注于呼吸阶段(约8分钟)
- 注意呼吸时胸部或腹部的起伏
- 观察每次呼吸的节奏,无论是长还是短,是深还是浅
- 在心中默默数呼吸次数,从1数到10,然后重新开始
- 如果注意力分散,温柔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结束阶段(约1分钟)
- 放松注意力,让心灵自由活动20秒
- 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感觉上
- 缓慢睁开眼睛,结束冥想
持续练习
- 建议每天固定时间练习,比如早晨起床后
- 可以使用冥想应用程序辅助计时和引导
- 坚持6周,每周至少5次,每次10分钟
实际效果与案例分享
一位冥想练习者分享了她的经历:“在冥想过程中,我看到了身体经络和能量流动,金色光束进入身体后,我感觉像踏空一样往下掉,然后意识进入身体内部。冥想结束后,我整个人都感觉轻松无比,以前打坐完起来还会有点头晕,但这次起身居然没有一点不适,反而耳聪目明。”
另一位在人生低谷期开始冥想的女士表示:“通过冥想,我不仅提升了能量,改善了专注力,还打破了财务瓶颈,事业迎来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结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正念冥想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心理调适工具。它不需要任何特殊装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通过每天10分钟的练习,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管理压力,提升专注力,改善睡眠质量,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正如一位冥想导师所说:“正念冥想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让我们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压力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在困境中发现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