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的历史传奇
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的历史传奇
在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一座古朴的院落静静地诉说着200多年前的文坛佳话。这里便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故居,也是他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地方。
一座宅院,半部清史
纪晓岚故居原为雍正年间兵部尚书岳钟琪的府邸。纪晓岚从11岁起便住在这里,直到80岁去世,前后共计62年。这座宅院见证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与辉煌。
走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方悬挂的“阅微草堂”匾额。这四个字出自纪晓岚之手,笔力遒劲,气韵生动。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书房起的雅号,也是他著书立说的地方。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这句话不仅点明了宅院的来历,也透露出他对这座宅院的深厚感情。
阅微草堂的传奇
阅微草堂不仅是纪晓岚的书房,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相传,草堂前有一块高七八尺的太湖石,是雍正年间赐给岳钟琪的。纪晓岚还因此自号“孤石老人”。这块太湖石后来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但草堂前的紫藤和海棠依旧茂盛,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这株紫藤:“藤今尤在,其架用栋梁之材,始能支柱。其荫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紫云垂地,香气袭人。”如今,这株紫藤依然生机勃勃,每年春天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文化传承的见证
纪晓岚去世后,这座宅院几经变迁。20世纪20年代,这里曾是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的公馆;1930年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等人在此成立北京国剧学会;1949年后,这里又曾是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的所在地。2000年,北京市政府投资重修了这座文物古建筑,2002年11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化对比:北京与沧州
与北京的纪晓岚故居相比,沧州的纪晓岚文化园则更侧重于展示纪晓岚的文化成就。文化园内有文漪阁、敬先堂、奉贤馆等建筑,以及钻钱眼、大烟袋等趣味景点。园内还有一株从北京故居移植来的紫藤,象征着纪晓岚文化的延续。
北京的纪晓岚故居和沧州的纪晓岚文化园,一北一南,一实一虚,共同构成了对这位文化巨匠的纪念。而阅微草堂作为纪晓岚精神的载体,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追求学问、传承文化。
结语
纪晓岚故居不仅是这位文学巨匠生活的地方,更是一座承载着清代文化记忆的博物馆。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纪晓岚的学术风采,更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这座宅院,连同它的主人,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