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景区高反攻略: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黄龙景区高反攻略:如何避免高原反应?
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以其色彩艳丽的地表钙华景观著称。景区海拔范围为17005588米,核心区域海拔在31453575米之间,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由于高海拔带来的缺氧环境,许多游客在游览时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对于游览黄龙景区至关重要。
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
高原反应,也称急性高原病,是指人们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即海拔>2500m)或久居高原者进入到更高的海拔地区,人体不耐受低压低氧环境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性反应。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眠、腹泻、手足发麻、少尿等。其中,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失眠,恶心和食欲减退也较为常见。如果轻型急症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会发展成重型急性高原病,即致命性高原型肺水肿或高原型脑水肿。
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高原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和非药物预防两大类。
药物预防
乙酰唑胺:这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它是预防高原病的首选药。推荐的成人预防剂量为口服,12小时一次,每次125mg。儿童推荐剂量为口服,12小时一次,每次2.5mg/Kg(最大剂量为125mg)。最好在登山前24h-48h开始给药,并在高海拔地区持续48h。
地塞米松:可以作为乙酰唑胺的替代药物,用于急性高原病中危或高危成人旅行者。推荐成人剂量为口服,每6小时2mg或每12小时4mg。但地塞米松长期服用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不能作为儿童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药物。
布洛芬:研究发现,口服布洛芬(600mg /次,3次/d) 能够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其效果略逊于乙酰唑胺。可用于不愿服用乙酰唑胺或地塞米松、对这些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
复方丹参滴丸:进驻高原前开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405 mg /次,3次/d,连续服用6 d) 能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改善作业效能。
非药物预防
行前体检:旅行前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心肺功能,排除高原禁忌。
缓慢登高: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初到高原应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活动,充分休息,保证睡眠,不必急于参观、购物或工作。
合理饮食:宜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同时应多饮水,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消化道负担。
预防感冒:高原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非常容易受凉导致感冒,应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初达高原前3天尽量避免洗头、洗澡。
正确用氧:按照氧气使用说明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使用。如缺氧较轻,身体能够代偿,最好不要吸纯氧,避免形成氧气依赖,导致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延长。
高原反应的应急处理
如果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原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终止体力活动:不要继续前往海拔更高的地区。轻微的高原反应通常会在症状出现后的24至48小时内好转。
吸氧:有条件的应尽快吸氧,如果只是轻微反应,吸氧流量通常为2升/分钟。
对症处理:
- 如以头痛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如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 如以睡眠障碍为主,可考虑临时服用安眠药。
下降海拔:如果症状恶化或症状在两天内没有任何改善,应尽快前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
就医:如果没有条件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区,或者病情紧急,应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多数市/州级的公立医院都设有高压氧舱,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实用建议
合理安排行程:建议初次游览高原的游客先去海拔较低的景点,如九寨沟,再前往黄龙景区,给身体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保持良好心态:高原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有助于减轻症状。
携带必要装备:如氧气袋、保温杯、防晒霜、太阳镜等,做好保暖和防晒措施。
了解天气情况: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出发前应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游览时间。
黄龙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通过了解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游客可以更好地享受游览过程,欣赏这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