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卫平团队揭秘:碘摄入如何影响甲状腺?
滕卫平团队揭秘:碘摄入如何影响甲状腺?
近日,我国著名甲状腺疾病研究专家滕卫平教授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碘摄入水平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碘摄入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对甲状腺健康造成影响。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碘盐政策、指导公众合理补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甲状腺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然而,碘摄入量必须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甲状腺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地方性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在缺碘地区,胎儿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地方性克汀病及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有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脑和身体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成年人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大等。
然而,碘摄入过多也会带来问题。滕卫平团队的研究显示,在不同碘摄入水平地区(轻度缺乏、超足量和过量),随着碘摄入量增加,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病率均有所上升。此外,碘过量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中国居民碘摄入现状令人担忧
近年来,我国在碘缺乏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显示,2022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5年的39.9%上升到91.2%,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5年的20.4%下降到1.5%,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充足水平(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12.4微克/升),人群碘营养不良的省份(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小于100微克/升)从1995年的5个下降至0个。
然而,最新监测数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深圳人群虽然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但部分辖区存在合格碘盐食用率下降、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不足的情况。此外,沿海地区虽然盛产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但居民的食用率和食用量都较低,仍有碘缺乏的风险。
如何合理补碘?专家给出权威建议
面对碘摄入过多或过少的双重挑战,如何合理补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碘摄入量:
一般人群:每日碘推荐摄入量为120微克。建议继续食用加碘盐,同时适量摄入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额外补充碘。孕妇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30微克,哺乳期妇女为240微克。建议通过食用加碘盐和含碘丰富的食物来补充。
婴幼儿:0-6个月婴儿通过母乳获取碘,7-12个月婴儿不宜在食物中添加盐和糖,13-24个月幼儿可逐渐尝试成人食物。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碘摄入量。例如,甲亢患者应限制碘摄入,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则无需刻意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地区居民虽然可以从海产品中获取部分碘,但仍需坚持食用碘盐。因为监测数据显示,即使在沿海地区,如果不通过碘盐补充,大部分居民的碘摄入量仍可能低于推荐水平。
此外,专家还提醒,购买碘盐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选择小包装、印有指定标识的加碘食盐,避免一次购买过多,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碘的损失;
- 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
总之,合理补碘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公众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调整碘摄入量,以维护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