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目湖:绿色旅游的新典范
江苏天目湖:绿色旅游的新典范
天目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包括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是常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承担着近80万居民的饮用水供给任务。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坡地农业开发和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影响,天目湖水质状况一度不能稳定达标,氮磷浓度逐渐上升,藻类数量迅速增加,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面对这一挑战,溧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天目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首先,建立健全水源地综合保护机制,创新推动跨界联保共治。溧阳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多部门参与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常设机构有效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水源地保护体系。2017年出台《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使天目湖成为江苏省立法保护的县级饮用水源地。2020年启动《天目湖流域污染控制与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总投入超10亿元,全面推动天目湖流域综合治理。
其次,注重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污染物精准治理。溧阳市设立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建立天目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平台,采用巡测、自动站、无人机、无人船、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天地空一体化长期综合观测,科学指导天目湖流域污染物精准减排和生态保护与修复。编制水库及流域一体化的《天目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自2015年以来,组织实施水质提升三年行动,科学推进流域污染物分期、分类、分区减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全面修复。
同时,开展全方位系统治污,大力削减入湖污染量。溧阳市以流域治理、退耕(退渔)还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生态保护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削减污染物排放。近年来累计整治关闭矿山宕口23个、高尔夫球场1家。搬迁工业企业25家、取缔养殖企业130家,完成170家“散乱污”企业治理,拆迁水库周边农户300余户,退茶2.1万亩,新增湿地16000余亩,流域内2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纳管处理。
此外,持续实施河湖水生态修复,有效建立河湖生态缓冲带。对天目湖上游的洙漕河等4条主要河道共计31公里进行水生态修复,建设多级生态水位调节坝保障河流湿地水位,将河流周边养殖塘洼地清退后与河流进行联通,形成河漫滩湿地及旁路湿地组成的河流生态缓冲带,新增河流湿地3.2平方公里,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修复后洙漕河总氮拦截净化能力由26%上升到36%,总磷拦截净化能力由36%上升到57%。水库库体周边第一山脊线以内坡地、库湾及河口区开展退耕退茶,恢复生态林与湿地,累计恢复自然岸线7.6公里,形成41.5 平方公里的库周生态缓冲带,对岸坡暴雨径流冲刷、入库河流及沟渠污染进行高效拦截,自然岸线提升了15%,河湖水环境容量及生态景观得到显著改善。
经过系统治理与保护,天目湖水质持续改善,2011至2021年,沙河水库和大溪水库水质由III类提升至II类。总磷总氮浓度明显下降,2019—2021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0。天目湖生态用水保障率多年平均超过85%,自然岸线率达到86.8%。河湖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稳中向好。
2024年,天目湖被列为江苏首批“生态岛”试验区,获得3000万元奖补资金。试验区以天目湖和长荡湖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为主体,是江苏6个一级生态岛试点之一。溧阳市以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范围重点实施智慧调查监测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推进物种保护小区及保护点建设等。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天目湖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2025年1月6日起,溧阳市往返上海的直达班次将实现“往5返5”,最快的直达班次只需要80分钟。天目湖旅游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高铁+”旅游服务,确保高铁游客能够享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天目湖旅游带来了诚意满满的文旅“大礼包”——“沪苏湖高铁畅游天目湖”专项优惠月活动。针对全国范围内乘坐沪苏湖高铁的乘客、全国在职铁路职工,溧阳天目湖山水园和南山竹海5A级景区将实施免门票优惠活动,天目湖御水温泉半价优惠等通车福利,游客可以选择在天目湖山水园乘船赏湖、天目湖南山竹海登高徒步,或是在天目湖御水温泉感受冬日的舒缓时光。同时,自2025年1月1日起,住天目湖旅游旗下官方酒店,还可获赠天目湖山水园和天目湖南山竹海5A级景区门票。
未来,天目湖将继续提升旅游品质,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旅游场景化、服务沉浸化、消费多元化,以沪苏湖高铁通车为契机,以“高铁经济”释放消费新活力,致力于将天目湖打造成为“长三角周末休闲度假必选目的地”“全国知名一站式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