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禹迹图》:一部承载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百科全书
《绍兴禹迹图》:一部承载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百科全书
4月18日,由中国水利博物馆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撰的《中国禹迹图导读》正式发布。这部近105万字的巨著,收录了651处禹迹点,是我国首部以大禹文化为视角,系统记录和考证夏朝以来禹迹传播、发展过程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大禹陵所在地,绍兴在大禹文化研究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自2018年以来,绍兴先后发布了《绍兴禹迹图》《浙江禹迹图》《中国禹迹图》等重要成果,为全国性的禹迹研究奠定了基础。
《绍兴禹迹图》的编制,开创了现代禹迹研究的先河。它不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百科全书。图中所收录的127处禹迹点,涵盖了文化遗址、纪念建筑、传统祭祀礼仪等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每一处都凝结着先人对大禹精神的崇敬与传承。
在编制过程中,研究团队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关注文化意义而非真实性考证。这种“文化遗存”的编制理念,巧妙避开了历史争议,为文化探源开辟了一条可行路径。正如水利部办公厅原主任顾浩所言,这种编制原则“为文化探源开拓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禹迹图的编制,不仅是一项学术研究,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它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禹迹,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的涂山禹庙,四川省绵阳市禹里镇禹穴沟的“禹穴”石刻,这些看似普通的遗迹,实则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大禹精神的世代传承。
《绍兴禹迹图》及其后续成果的问世,不仅丰富了大禹文化的研究内容,更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核心资源。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信与坚守。
正如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所说:“从《中国禹迹图》到《中国禹迹图导读》,不但系统丰富了禹迹内容,在大禹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发展上也作了新的探索。”
《绍兴禹迹图》及其系列成果,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文化传承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让大禹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