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会变质?一文详解中药储存方法和变质现象
中药也会变质?一文详解中药储存方法和变质现象
中药的储存方法和变质现象
您知道吗?中药保管不当容易发生变质。许多朋友家中常备滋补中药,用于煲汤、泡茶、做药膳等。但是,如果遇到高温、潮湿、阳光直射或存放时间过长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中药变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降低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那么,如何知道中药是否变质呢?
检查药材是否变质的方法
- 一看: 检查外观,包括色泽、形状是否出现异样,以及有没有蛀洞、霉斑等。
- 二摸: 用手触摸,感受药材的潮湿程度、松软程度,有无油腻感,以及各种异样变化。必要时,进行剖开、折断、敲打等方法检查。
- 三闻: 用鼻闻,判别是否有霉味、异味、或者气味散失。
药品变质现象
霉变: 在“梅雨季节”、“三伏天”等天气,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药材会有明显的霉斑或者霉点。但有一种中药的正常现象,容易让人们误以为“发霉”,那便是“起霜”现象,例如五味子、苍术等,如果大家无法自行判断,可将药材带上咨询专业人士。
虫蛀: 指中药被害虫蛀蚀的现象,也是储藏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变质现象。有时可在药材空隙或者碎屑中发现“纤丝”,药材表面可以看见虫眼,有的甚至看见虫体,严重时中药可被蛀成粉末状,一般在夏季炎热、受潮时易发生。
泛油: 指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溢于中药表面的现象,造成中药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深,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股败油味,有的表面会有油点出现。
气味散失: 气味散失 是含有挥发油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材,在常温下,自行挥发或氧化,或温度过高,使得挥发油逸出,原有气味儿减退或消失的变异现象。
如何正确储存中药?
储存环境: 中药的储存环境应该选择干燥、阴凉、通风、避光的地方。可以选择放在干燥的柜子里或者使用密封袋来储存中药。
储存容器: 中药的储存容器应该选择无毒、无味、不易变形的容器。建议使用陶瓷、玻璃或者不锈钢容器来储存中药。
包装方式: 中药的包装方式应该选择密封、防潮、防氧化的包装方式。可以使用铝箔袋、塑料袋等密封包装来储存中药。
储存时间: 中药的储存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建议每次购买的中药量不要过多,避免储存时间过长导致中药失去药效。
巧妙应对中药变质
变质现象 | 储存方法 | 代表中药 |
---|---|---|
霉变 | 在“梅雨季节”或“三伏天”前取出后日晒(避免暴晒)或低温烘干,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密封储存 | 薏苡仁、党参、红枣、西洋参等 |
虫蛀 | 山药、薏苡仁、芡实、当归、党参、黄芪、川贝母等 | |
泛油、变色 | 一般应阴凉(不超过20℃)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70%)处密封储存,或者放入冰箱冷藏室密封储存 | 枸杞子、龙眼肉、桃仁、苦杏仁、当归、枸杞、薏苡仁等 |
气味散失 | 放置在密封容器中,阴凉、干燥处避光储存,不宜过多通风 | 金银花、菊花、红花、玫瑰花 |
贵细中药储存方法
贵细中药 | 储存方法 |
---|---|
阿胶 | 已经拆封一次性没有吃完的阿胶,将阿胶放回袋子中,封好盒子,再放进密封的玻璃罐或者生石灰罐中,有条件可放入干燥剂 |
西洋参 | 干燥密封储存。 |
冬虫夏草 | 量少的可以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量多的需要放入有干燥剂的密封罐子后冷藏保存。 |
人参、红参 | 新鲜的人参可密封后放冰箱保存,干燥的人参、红参需进行晾晒后,用白纸包好,放入密封罐中保存,罐中可加入花椒以免生虫。 |
鹿茸 | 干燥后用细布包裹,放置木盒内,周围可放些小纸片。 |
中药汤剂储存方法
医院代煎汤剂,最好存放置冰箱冷藏(2-8℃),一般不超过15天;
若发现药包鼓胀或有明显的异味和气泡时,则不可服用。
汤剂从冰箱取出后,需隔水加热后再服用;
如自己煎煮的中药,一定要尽快服完,或用密闭容器储存于冰箱,最迟第二日加热煮开后服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