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见证中西交融与胡汉杂糅的历史印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见证中西交融与胡汉杂糅的历史印记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31988/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万件,其中精选出的各朝代精品文物展现了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本文将重点介绍该馆的几件镇馆之宝,并阐述大同贯穿千年的两大文化特点:中西交融和胡汉杂糅。

元代飞天形金头饰

见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了,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整个器形姿态舒展、流畅灵动。和这件飞天头饰一起出土的,还有蜻蜓形金头饰、葵花形金配饰等等……这些金饰不是哪位贵女的随葬品,而是出土于“曲回寺”,是一位公主赠送给住持的;这位公主是元朝的独木干公主,当时她的封地是灵丘和大同,住持所在的华严寺就在她的封地范围之内。也许这批金饰,是公主给寺院的布施供养吧!

北魏时期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镇馆之宝主要集中在北魏时期(385年-534年)司马金龙(?-484年)之墓的出土文物。能被评为镇馆之宝,一是因为它们年代久远,二是从这批文物中精选了技艺精湛、能反映当时“中西交融”、“胡汉杂糅”社会风貌的代表作品。

“中西交融”

北魏时期,平城(大同)作为都城,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波斯、天竺、粟特、高句丽的使者和商旅络绎不绝。

“胡汉杂糅”

北魏是北方草原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从草原内迁到了中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司马金龙原是东晋皇族,其父受到迫害而归降北魏;司马金龙因战功而受封琅琊王,官至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

镇馆之宝详解

1. 漆屏风画

这幅漆屏风画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画面内容是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的传统故事。漆屏风画弥补了北魏前期古代绘画文物与北魏墨书真迹的空白;在艺术价值上,反映了北魏书画承上启下的特点——画法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类似,题榜书法从汉隶向唐楷演变。

2.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

石棺床的床足雕有西域风情的大力士,他们半蹲半跪(也叫”胡跪”,这是一种随佛教传入的礼节,常见于当时的西域少数民族),反举双手做出承托石床的姿态。反映了北魏时期开放融合的社会风貌。

3. 盘龙莲花石雕帐座

是用来支撑漆画屏风的底座。位列镇馆之宝,主要因为雕工精湛,以及雕有波斯艺术元素的忍冬纹等,反映出北魏时期“中西交融”的特点。

4. 司马金龙墓出行俑群

堪称微缩版兵马俑!有作为轻骑兵的“骑马武士俑”、作为重骑兵的“甲骑具装俑”(人和马都身着铠甲)、兼具仪仗和护卫作用的“仪卫俑”……俑阵队伍依序排开,气势恢宏!

5. 骆驼及牵驼俑

位列镇馆之宝,主要因为它是北魏时期平城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见证。

其他镇馆之宝

另外,还有几件北魏墓群出土的玻璃器,也是镇馆之宝:

  • 深蓝色玻璃碗
  • 玻璃瓶
  • 玻璃壶

这些玻璃器皿,是西风东渐的见证。它们使用从西方传入的玻璃吹制技术,器形仿自平城当地陶壶。玻璃壶表面有类似蛤蜊壳的光泽,像是彩虹的颜色,光彩夺目!

如果有时间,除了打卡镇馆之宝,也可以慢慢逛逛博物馆。在器物中,发现更多的历史细节,感受文明脉络的延绵不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