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着点咱奶别摔了:春晚幕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
扶着点咱奶别摔了:春晚幕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
“扶着点咱奶别摔了”——这个在2025年春晚期间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不仅展现了春晚的亲民性和幽默感,更折射出这场文化盛宴背后无数普通人的付出与奉献。从台前到幕后,从演员到工作人员,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共同编织了春晚这台凝聚着国人情感的年度大戏。
高校学子的舞台梦
在2025年春晚武汉分会场的舞台上,一群来自武汉各大高校的学生,用他们的汗水和坚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荆楚文化的视听盛宴。
武汉大学的200多名学生在李德仁院士的带领下,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唱响《难忘今宵》。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陈荟文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能参加春晚是意外的惊喜,能和李院士一起参与更是喜上加喜,我觉得非常荣幸。”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则参与了独具荆楚韵味的开场舞琴鼓舞表演。大二学生李一坤描述道:“琴鼓是春晚为本场舞蹈特地定做的道具,沉甸甸的重量足有10余斤,而我们的动作幅度很大,要拿着琴鼓时而跳跃、时而托举长时间的排练中,肌肉都有拉伤的酸痛,但大家仍克服困难拿出最好的表现。”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更是第六次登上春晚舞台,165名学生在黄鹤楼前敲响平鼓、立鼓和虎座鸟架鼓,演绎凤凰涅槃的景象。研究生王思盼表示:“我的家乡武汉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时刻,而这次登上春晚舞台,无疑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武汉崭新风貌与蓬勃生机的绝佳机会。”
这些学生克服寒冷天气,每天训练长达8小时,有的甚至通宵排练。他们的故事,正是春晚幕后普通人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幕后工作者的无声奉献
除了台前的演员,春晚的顺利进行更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
2025年春晚首次启动了“春晚体验官”项目,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近距离体验春晚的台前幕后。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凭借对顾客需求的精准把握,从小小理发店走到了春晚后台,成为“特邀发型师”。
在技术创新方面,春晚团队也付出了巨大努力。舞台设计成“如意”形状,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新技术,打造出变幻无穷的视觉效果。为了确保节目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常常加班加点筹备每一个细节。一位团队负责人表示:“虽然工作压力大,但看到演员们在台上发光发热,心中就充满了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还首次推出了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4500多万视听障碍人士也能“看得见”“听得见”春晚。这一创新不仅体现了春晚的包容性,更展现了幕后团队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普通人的春晚,春晚的普通人
春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的舞台,更是一个凝聚普通人情感的平台。从台前到幕后,从演员到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文化盛宴添砖加瓦。
正如一位参与春晚筹备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不是为了春晚而工作,而是为了工作中的那份责任和热爱。”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艺术的追求,正是春晚能够持续30多年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2025年的春晚,无论是舞台上学生的精彩演出,还是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都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春晚精神”——不是明星大腕的光环,而是普通人对艺术的追求,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意义上,春晚不仅是“大家的春晚”,更是“每个人的春晚”。它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增添光彩。正如那句网络热梗所说:“扶着点咱奶别摔了”——在春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用心“扶着”这份属于全体中国人的文化传承,让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